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华英才》熊璋:大道至简 悟者天成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16日 编辑: 采访部1

熊璋:大道至简  悟者天成

(来源:《中华英才》 2023年5月)

文/本刊记者  王玉君  高岚岚

2D583

熊璋在国家会议中心做学术报告

2021年12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教37年的著名教授、计算机专家熊璋,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聘为信息学院院长,开启了他为贸大信息学院续写辉煌篇章的新征程。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如果说熊璋不同凡响的履历让人钦佩,那么见到他时,他充满活力的饱满精神状态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更是出乎意料地不断惊叹于他的创造性:中国第一套电子会议系统开发者,创导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首席科学家,将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纳入义务教育的倡导者,等等。在他的学术生涯下,一次次为国家书写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性纪录,并且有些成果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理想:目标坚定  志在报效国家

1956年,熊璋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当地名医,父亲更是武汉市数一数二的著名中医。父亲每天工作繁忙,回家后经常在书房里看书钻研,常常吃饭都是在书桌上,边看书边吃饭。

父母从来不用对熊璋严格管教,但是家里有大量书籍,熊璋从小酷爱读书,熟读四书五经,《论语》倒背如流,他阅读所涉猎的不仅涵盖古典名著,凡是能找到的书,他全部拿来读。

在那个特殊年代,高中毕业的熊璋没办法考大学,只能进入工厂当了工人。

1978年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熊璋便开始复习准备。他像心目中小时候爸爸的样子,下班一回家,就坐在书桌前,开始自学各门功课,日复一日学到深夜。他从初中课本看起,高考要考的数理化课程他全部是自学的。天资聪慧加上非常用功,熊璋在学业上的表现特别突出,1978年高考时他的成绩在武汉市也是名列前茅,数学成绩接近满分。

那时,很多人还从来没听说过计算机,熊璋却已经树立了自己的报国梦想,他所有的志愿都填报了计算机专业,就这样,在熊璋22岁时,他如愿考入设有偏向军事和国防计算机专业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始了本科学习。

在大学里,熊璋非常珍惜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天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他四年课程的平均分高达95分,其中很多课程是满分。1982年,熊璋本科毕业后直接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继续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虽然当年北航有全国顶尖的计算机,但那时的计算机跟现今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那时他既要学习做硬件,自己将元器件组装成计算机,又要学习软件,通过一行一行写代码来达到控制飞机上的某个操纵。那时的学习经历愈发锻炼了熊璋“文武兼备”的全面才能。

熊璋的优异表现得到当时系主任的青睐,邀他留校任教,1984年12月31日,熊璋正式成为北航的一名教师。次年他开始给本科生讲授《计算机导论》,并一鸣惊人,熊璋这个青年教师迅速在北航闻名。熊璋的课堂俨然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在一个可以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里,不仅座无虚席,就连教室的过道里、窗台上,甚至教室门外的走廊里都挤满了听课的人,其他院系的学生甚至一些年轻老师,也来旁听熊璋的课,享受并赞叹他精彩生动的课堂氛围。在熊璋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的课程评分总是居于前列。

熊璋留校之后,在美国留学期间,恰逢全球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在美国发作,他及时关注计算机病毒研究,那时,国内还没有相关信息,熊璋敏锐地认识到该项研究的重要性,于是利用留美的宝贵机会,广泛查找资料,潜心研究计算机病毒,成为率先进行计算机病毒研究的中国学者。回国后,他撰写的研究报告呈送给国家有关部门,出版专著,并多次受到业内同行邀请做学术报告。

多年来,熊璋辛勤耕耘的步伐从未停歇,教学科研等各个层面均收获了丰硕成果,获得了诸多奖项。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航空工业部十杰教师等荣誉。

几十年来,熊璋立德树人,可谓桃李满天下,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他指导博士、硕士生百余名,既有获得长江、杰青的优秀学者,也有担任国家部委、军队、高校领导的优秀干部。

实干:创新引领  成果层出不穷

作为国家高端科技人才,熊璋曾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技术保障项目,为国无私奉献。他曾任国家“863计划”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曾任国家金卡工程专家、国家金财工程专家、国家金盾工程专家等。

1993年,年仅37岁的熊璋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大尺寸压气机实验装置和转子流场动态测量技术,该研究不仅是我国航空基础研究重要进展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探索性的创新。如何判断飞机发动机叶片的设计是否合理?需要记录叶片在高速旋转时气流是怎么变化的。以往,运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叶片高速旋转时彩色烟雾的流动,然后通过一帧一帧回放观察气流是国际上惯用的方法。熊璋开创性地采用在叶片前端安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感受压力信号,再用计算机读取出来的方式。这项创新将传统的模拟技术转变成数字技术方式,实现了质的跨越。

创新的背后,凝聚了熊璋大量的付出和心血。前后几年的时间,熊璋几乎是以实验室为家,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又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当熊璋的这项创新成果解密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一流学府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像熊璋这样有着浓厚爱国情怀的人完全不为所动,依然在国内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理想。

参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时有一个答辩环节,熊璋亲自“上阵”进行答辩,也成就了一个特别的幕后故事。原来,在台下听取答辩的有30多位各个部委的部长,一般获奖单位对于答辩这么重要的环节,通常是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中央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来播讲他们长达五分钟的一段内容。虽然熊璋的普通话达不到专业播音那么字正腔圆,但是他非常自信只有自己来讲,才能让部长们听懂,因为答辩涉及专业性极强的内容,他亲历了项目研究的过程,只有自己讲,才能掌控讲解的轻重缓急,起到清晰明了的传达效果。

熊璋曾经主持开发全国党代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香港立法会、澳门立法会等多个电子会议系统,被誉为中国“电子会议系统第一人”。在熊璋设计开发的电子会议系统中,他一次次根据项目需求,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

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会议?国家历次重大会议的文字材料都是一个极其严谨细致的过程,文字定稿需要多人参与,熊璋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多人同时协同修改一份文本的计算机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书面修改,效率极大提升。这项技术突破的难度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在熊璋这里则是再次圆满成功地完成。

现今,在重要会议或者电视台演出时,主讲者不必再担心讲话内容没背下来带来的困扰,有一个叫做“提词器”的装置会直接将所讲内容显示出来。时至今日虽已司空见惯,而这个装置的原创者,就是熊璋。在该装置进入市场之前,他早已将相关技术运用于国家的大型电子会议系统了。在重大会议中,领导们无需讲话稿,计算机屏幕上会显示电子讲稿,并将讲过的话、即将讲的下一句话,以及还没有讲的话分别用不同颜色显示,讲话人的报告语音被识别,屏幕内容随报告内容实时滚动,发言者可以一目了然。这是现在普遍运用语音识别技术,然而,熊璋领导开发的这个系统在人民大会堂讲台上用上却是在近30年前。

现在被大众广泛使用的微信程序,属于计算机中的即时通讯工具,早在即时通讯平台商业化应用之前几年,熊璋已经在党和国家有关项目中运用了该项技术。他总在科技前沿孜孜不倦地探索,推出的项目成果得到各方的高度赞扬。

一项项充满挑战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产学研用的完美融合使熊璋蜚声海内外,很多机构和公司纷纷向他来请教相关技术问题。他主持开发了首都机场、广州新白云机场、浦东机场、香港地下铁弱电系统,曾经主持“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香港特区边境数字安防系统等大型工程项目。近年来,熊璋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被SCI/SCIE收录200余篇,已有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众多硕、博士研究生获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或国家奖学金奖励。

464B5

熊璋陪同时任法国总理与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学生见面

熊璋所带领的团队,不仅为项目提供过硬的技术支撑,在保密工作方面,亦表现了极高的政治纪律性。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的前一年,他和团队已经开始了相关系统的技术工作,所有的工作内容在当时都属国家绝密。直至整个项目完成,中央办公厅给北航发去表扬信,众人才知道熊璋他们所做的是什么工作,而在此之前,除了有关校领导知情外,其他人对此毫不知情。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是熊璋奉行的信条,也是他对学生们最大的影响。

担当:不辞辛劳  使命当仁不让

除了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熊璋还担任着多项社会职务。身为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近年来他不断推进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建立。历时三年,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这项从无到有的百年工程,对整个中国的教育,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标准”颁布后,社会反响很热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

undefined

熊璋在中国教育学会年会上做报告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统计的全世界140多个国家中,中国是率先在小学和中学开设“信息科技”课程的国家。对此熊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能永远是,人家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我们要根据中国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做一些引领性的事情。有了这个标准以后,美国、欧盟、日本及俄罗斯等都来向我们学习。”

我们常常可以从新闻报道中听到“智慧城市”这个名词,因为不管在全国的大中小城市的发展规划里面,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多数脱胎于熊璋在十几年前最初的方案。而在他刚刚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时,社会反应可谓平淡。2009年一年,熊璋在全国参加了30余场讨论会,每次面对众多专家学者,直陈观点,激烈辩论,直至2010年成功立项,他担任国家863计划智慧城市项目首席科学家。

智慧城市理念的诞生,是因为熊璋希望利用我国现有的信息科技水平,建设智慧城市,这样才能够让中国的数据掌握在中国人手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熊璋欣慰地看到他的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

46F26

熊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首届博士论坛致辞

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的院长,熊璋在办学方面理念超前,他介绍,“贸大信息学院是贸大唯一的一个工科学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现在正在起着改变社会样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在被它改造,因此,可以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未来各个学科创新的一个基础。传统的学科必须进行改造升级,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信息学院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要支持整个贸大的改造升级,信息学院的目标就是跟学校其他的学科做交叉,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谈到有什么人生感悟跟青年学子们分享,熊璋恳切地回应道:“一是要有愿景。目光要长远。第二要有情怀。有些时候做事不一定是有直接回报的。愿景是希望做成什么样子,有情怀是怎么去做。第三是要有担当。要敢去做。第四要有本领。要会去做,能够把事情做成。”

熊璋所分享的“四有”,正是他对自身的要求,也是他人生经历的写照。实实在在地做贡献是他追求的目标。他是一个淡泊名利、幸福感很高的人,对于名利,他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而且他始终认为,“生活的轻松愉快不以钱多少为决定性的因素,对名利方面我总是思想简单,但在做学问上我非常用心”。

曾经一度,熊璋的健康出现了危机。有时项目时间紧,要求短期内完成整套计算机系统的搭建,技术工作难度高,要确保万无一失。像全国党代会、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这些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会议不仅为全国人民所关注,也是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承担这些重大项目时,熊璋同时在政治上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精神基本处于“战备”状态,不能有任何松懈。他说,“那个阶段,如果半夜忽然有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往往是有十分紧急的问题需要处理,同时也意味着又一个不眠之夜。”年轻时做体检时,医生告诫熊璋,他当时虽然只有30多岁,心脏已然是60多岁人的水平。医生的警钟使他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后来,熊璋特别注意锻炼身体,至今仍坚持每天跑步八公里进行锻炼,身体各项指标保持良好,让人感觉现在的他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十几岁。

除了必不可少的身体锻炼,熊璋说他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他总是全力投身于一项项使命和工作。熊璋是一个对名利无求、物质需求非常低的人,利益得失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但在创新求索复杂科学问题、在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面前,他从来孜孜以求。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