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 2023-05-25)
浙江将出台省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进行了省一级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有行政法学者认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仍是政府诚信问题。
浙江湖州,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作业。浙江省发改委近日发布消息称,该省正在为营商环境立法,希望全省市场主体和民众在6月17日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言献策,提出当前亟需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和建议。图:视觉中国
经济大省浙江,亦将迎来一部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立法。浙江省发改委近日发布消息称,该省正在为营商环境立法,希望全省市场主体和民众在6月17日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言献策,提出当前亟需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是浙江“一号改革工程”,目前正在征集意见的立法名为《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据《浙江日报》报道,征集意见的内容为八个类别,涉及市场主体常见困难,比如,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市场准入、市场准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市场退出等过程中遇到的准入门槛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以及其他有碍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此外还有政府履约诚信、政策和承诺不兑现、政策“急转弯”“一刀切”等方面的问题,等等。
事实上,近年来,立法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早已被应用于营商环境领域。国家层面,2019年10月,国务院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系统部署营商环境建设。该条例第7条第3款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这一表述为地方立法预留了空间。
地方立法层面,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孔祥稳介绍,目前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28个进行了省一级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其中23部为省级地方性法规,5部为省级地方政府规章,剩余4个省级行政区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发布过相关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是否必要专门立法?孔祥稳表示,专门立法的功能在于赋予特定政策要求相应的法律地位,使政策要求具有法效力。在这个意义上,其更类似于一种“政策基本法”。其次,优化营商环境专门立法体现出明显的改革导向,其整合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各种改革要求。此外,优化营商环境专门立法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其并非针对单一对象、单一领域的立法,而是着眼于市场主体、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等宏观视角的立法。
此外,孔祥稳了解到,实践中已有司法裁判,主动援引专门立法中的政府诚信条款判决行政相对人胜诉。比如,在某省份一起征迁纠纷中,行政机关没有按照房屋征收协议为被征迁者回迁安置,被征迁者向法院起诉,法院援引该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的政府诚信条款,判决行政机关履行协议被给付安置费。
“政府诚信依然是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孔祥稳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政府加强诚信建设,强化对政府诚信的要求,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对营商环境有重大损害的行为。此外,应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原则,确保监管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行使,防止对营商活动的过度干预,使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其次,孔祥稳提醒说,政府应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梳理司法裁判可以发现,在原告援引营商环境专门立法提起的行政诉讼中,行政处罚案件占比相对较高。此类案件中,原告多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过重,进而依据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中的行政裁量相关条款,提出从轻、减轻乃至免予处罚的请求。这反映出行政裁量的合理性是行政执法的重要要求。”
附:原文链接
https://china.caixin.com/2023-05-25/10205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