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深度报道

【特稿】龚炯: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25日 编辑: 朱雨欣

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龚炯

记者 朱雨欣

龚炯,1995 年毕业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总校,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任职对外 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组织、金融、反垄断、规制、竞争 政策和国际贸易等。龚炯是位多产学者,在经济学和电子工程领域均有国际一流期刊论 文发表。他曾是英国 Emerald出版社发行的中国国际贸易权威英文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 (JCEFTS) 的执行主编。他也是多家亚洲英文报纸的评论版特约专栏作家,包括为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lobal Times, 央视新媒体 CGTN等 固定撰写政经文章,同时也是央视多套节目的常驻嘉宾。

接到了采访龚炯教授的任务时,记者的心情是既激动又紧张的,因为这个名字对于经常关注中国对贸易形势的人并不陌生。能有机会与领域大拿交流一对一交流,对于学习经济学专业的记者而言是十分幸运的。

在拨通线上采访的电话之前,龚炯在记者心中是经常央视节目中用英语侃侃而谈的客座专家,是多起中国企业反垄断和专利纠纷案件的专家证人,是发表的中英文论文和评论可以写满10A4纸的学术专家。但是在挂断一个多小时的访谈电话之后,在记者心中龚炯不仅仅只是高高在上的学术专家,更是一位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并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教授。

勇于尝试未知,不为人生设限

1985年,龚炯在高考中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加之自己外语水平较好,便以高分报考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系的国际金融专业,渴望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程贡献一份力量。1989年从对外经贸大学顺利毕业后便毅然踏上了海外求学之路,来到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总校,攻读计量经济/产业经济方向经济学博士。

按照正常的发展,此时他应该顺理成章地继续在经济学领域发光发热。但是阅读了简历之后,记者发现龚炯还有一段与经济学看似关系很小的新泽西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习经历。这让记者有些困惑,龚炯笑着对此解释道,这是当时在贝尔通讯研究所工作时公司为了提升他在通讯技术领域了解,推荐他去攻读的。周内上班,周末上课的这段学习经历也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多产学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学的东西永远不会浪费”,龚炯表示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拓展一个人的视野和思维,会让人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去联想不同的知识体系,并思考多种解决方式,而富有创新性的奇思妙想便会在这个过程中迸发。龚炯非常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来攻读和研究经济学,“经济学是一个复合的学科,需要不同的思维汇聚才能更好的前进。

完成博士学业之后,龚炯在美国工作了16年的时光。1993年,他在麦基&麦基咨询事务所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诉讼咨询师之后,便于1995年来到了对他人生具有相对重要影响的贝尔通讯研究所工作。龚炯坦言在贝尔通讯研究所工作的六年为他提供了十分平静和纯粹的学术研究环境。这期间他不仅攻读了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还发表了广为引用的关于网络多层结构经济学特点的论文,并且参与了美国戈尔副总统提出的全国信息基础建设计划(NII)的研究和讨论。随后,他又来到了有线电视实验室。在这里他完成了在程控交换式电视领域里的两项美国专利局专利。

最终在2009年,收到校领导的邀请,龚炯回到了最初培养他的母校——对外经贸大学。谈到回到对外经贸大学工作的原因,龚炯很真诚的表示在美国研究院中的发展轨迹十分清晰,面对工作的瓶颈期,他想开拓更多自我可能性,让人生更加完整。他表示,回到学校进行核心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与他而言几乎是重新开始,像是重新开创了一份事业。“一生能做成两份事业的人是不多的,我非常自豪”,龚炯笑着说。至今,已经在对外经贸大学工作超过10年的他认为当初的这个决定非常正确,祖国给予了他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从事了多年研究的学术工作者,龚炯认为做科研最应该坚持的就是孜孜不倦的毅力和自主创新的决心。回想到自己的一篇篇论文的写作和发表,龚炯坦言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起初阶段,思路中断、结论不理想、被期刊拒稿都是家常便饭,但是面对一次次挫折,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再试一次的良好心态。正是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他才收获了我们看到的累累硕果。此外,他强调从事学术工作时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不“抱大腿”,真正做出属于自己的创新成果。


讲好中国故事,承担社会责任

2020年的开端并不顺利,新冠病毒快速蔓延牵动着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心。这场疫情就像是一次对于全人类的一次考验,如何应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其中也不乏一些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与矛盾。这次疫情期间,龚炯利用自身知识水平和影响力,在CGNT、等中外媒体报刊发表了多篇评论,表达自己关于自己对于这次疫情的看法。

其实在这次疫情之前,龚炯就是电视台和报纸上的“常客”,他曾是英国 Emerald出版社发行的中国国际贸易权威英文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 (JCEFTS) 的执行主编。他也是多家亚洲英文报纸的评 论版特约专栏作家,包括为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lobal Times, 央视新媒体 CGTN等固定撰写政经文章,同时也是央视多套节目的经常嘉宾。他表示自己会把公开发声看作是进行社会服务的一种方式,是自己作为一位学者的责任与义务。他坦言中国学者大多专注于学术研究,愿意在英语国际媒体公开发声的人很少,他希望自己除了科研和教学以外,还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中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自己有这方面优势,就应该承担一些发声的责任。” 同时,作为对外经贸大学的学子和教授,他还希望能够在国际化的战场上提升贸大学者的社会影响力,彰显贸大价值。

在公开场合发声时,龚炯一直有自己的坚持,尤其是在国际上。最基本的就是坚定地支持国家的利益,立场不能歪。其次,作为学者发声,知识储备和国际视野十分重要,只有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更全面地观察与表达。同时,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也不容忽视,如何将抽象的科研工作应用在社会工作场景是龚炯一直思考和把握的一个问题。“我从来不会害怕不同的声音,求同存异是最好的”,龚炯表示自己在公开发声时很少会有顾虑,就算有人专门写信骂他他都能坦然地接受。

理性客观并存,反思之中成长

319日,龚炯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评论。相较于网络上一些盲目乐观的言论,他运用专业的经济学素养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承认中国经济必然会下降。在采访中,龚炯还对此做了更深一步的解释,一言一语中无不透露着对中国经济的强烈关切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表示,中国曾经面对过多次这样的考验,我们都挺了过来,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这次的疫情我们有很多先例可以依据,大家不必担心和恐慌,等到疫情消退时经济一定会强烈反弹的。同时,针对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龚炯认为对中国而言,一味地保民生不是最好的刺激经济的办法,“注重财政政策,补齐短短,发动产业的力量,用投资带动消费才能更有效刺激”。

记者了解到,除了发布在国内平台的评论文章,龚炯在国际平台中也有多次发声,其中多篇都是有关中美关系和疫情发展的。例如35日发表在GLOBAL TIMES上的《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 》以及分别在323日和49日发表在CGTN的《President Trump wants to pass the buck - China is an easy target》和《Mother of all cover-ups》等等。这些文章审时度势,从当下时事热点出发,观点鲜明,直指痛点。

在谈到外国政客对于中国的一些污名化的指责时,龚炯表示自己想分享的有很多。相较于一味的口诛笔伐,龚炯更倾向于从理解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首先,龚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言论。民众在生活困难时的抱怨、寻找替罪羊的战略性攻击、西方地缘政治者的习惯性攻击、希望增加中国负罪感以逃避债务、惧怕中国影响力扩张等等都是让中国处于舆论攻击中心原因。“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我们都在学习的过程中,犯一些错误也正常,”以理解之心来应对攻击,或许才是帮助我们寻找到解决办法的最好方式。关于如何应对这些指责,龚炯首先表示他非常不赞成以牙还牙的斗争,这样只会将矛盾激化。他认为:“面对指责,我们要耐心的去说服,用外国民众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中国立场”。其次,中国有责任和义务去对任何一个国家进行国际援助,这体现的是一个大国的胸襟和格局。此外,他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他也与一些美国学者进行了一些交流,向他们解读中国的政策,发挥民间智库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这次疫情期间出现的舆论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龚炯说道。在国内,网络信息快速传播,引发极端言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的单一和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削弱,都让公共言论的社会责任受到了挑战。在国外,虽然中国声音正在逐渐走出去,在争夺话语权和提升传播技巧方面中国也一直在向好发展,但是国内目前缺少可以主导民意的国内评论。龚炯希望中国的英文媒体可以有更多的中国作者从中国角度来发声。“虽然目前在舆论场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相信未来中国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出现,一切都会变好的”。

身处纠纷前沿,守卫中国利益

在龚炯丰富的经历和多样的身份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闪光点之一就是他在反垄断和专利纠纷领域的努力与成就。龚炯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反垄断、专利纠纷专家,也是美国 Global Economics Group的学界聘请专家(academic affiliate),同时担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兼并反垄断究中心副主任。

他曾在标准必要专利 FRAND 诉讼中担任多起案件的专家证人。他还是商务部反垄断局特约专家,曾负责国家竞争数据库的总体设计工作,曾受商务部反垄断局委托,主持、参与了多起跨国公司并购案的全球反垄断审查,包括美国 Seagate 公司收购韩国三星电子硬盘业务的中国反垄断审查,美国 Western Digital 公司收购日本 Hitachi GST 公司的中国反垄断审查,加拿大萨省钾肥收购加阳钾肥的中国反垄断审查,滴滴收购 Uber 的中国反垄断申报。

在中国第一例纵向垄断协议诉讼案北京涌和锐邦诉强生医疗中。他担任原告方专家证人,出庭作证。此案是中国第一起纵向垄断协议诉讼案,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起原告胜诉的反垄断诉讼案。此后作为专家证人成功参与多起反垄断诉讼,包括云南盈顶诉中石化、松下电器和经销商纠纷、宁波的日立金属的专利拒绝授权案、网易诉华多著作权侵权案、海能达诉摩托罗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华为专利纠纷等。他也曾经为世界银行做国家竞争政策方面的咨询工作,例如代表世界银行为哈萨克斯坦国和纳米比亚咨询竞争政策。

其中,最让龚炯影响深刻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华为专利纠纷案。中国是目前最大的手机制造商,然而大多通讯专利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由于通信标准的差异,其中很多专利都需要授权,会涉及到很多费率问题。在这次案件中华为作为被告,被要求支付极其高昂的费用,此时作为中方的专家顾问积极调研、撰写报告,帮助企业全力控制损失。最终,法庭审判结果的金额与龚炯代表的华为提交的报告中的金额一模一样,被告大获全胜。“这次让我非常自豪,的确因为自己和团队的一些努力减少了企业专利费用,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尽了一份力量,”龚炯笑着说道。此外,这次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华为企业本身,更可贵的是增强了中国企业在应对来自国外的专利纠纷时的信心。

 

与龚炯教授交流的过程中,一旦谈到涉及中国利益与未来发展的内容,龚炯就好似有说不完的观点想要分享。虽然隔着电话,但是记者都能强烈地感受到龚炯教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切与信心。正因为有着许多如龚炯这样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之情的学者们愿意从理性的角度勇敢发声,中国在世界之林的声音才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