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党的百年岁月,叹一路风雨征程波澜壮阔,感党的儿女初心赤诚历久弥坚。9100多万共产党员,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奋勇前行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共产党传承信仰,强国富民的时代希望。6月24日下午,我校召开“两优一先”七一表彰大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隆重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七位贸大老中青党员代表以“我的入党故事”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同了解他们的入党故事,见证他们的赤子初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贸大园丁育人故事分享——平凡的园丁们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唐兴全
守育人育才初心,行立德树人使命,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一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家国情怀养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说起育人,每位老师都能如数家珍,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里我们摘取了中文学院老师的一些育人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是老师们教学和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但细微之处见真情,透露出的是老师们的细心、耐心与关心,以及立德树人的初心。他们都是我们校园中每天都在做着“平凡小事”的大先生们。
现在,我化身为他们,给大家讲述其中一些大先生们的育人故事。
吴晓峰:努力和付出都会将在未来回馈我们
不知是哪个国家流传着一个关于“神奇鹅卵石”的传说。讲的是一群游牧民在神谕的指点下将一些看上去平常无奇的鹅卵石放进自己的口袋,收集得越多,脚步自然也越沉重。游牧民不明就里,但一些人虔诚照做,一些人偷工减料。直到夜幕降临,这些鹅卵石都变成了宝石,于是有人欢喜,有人懊悔。学校里,我们教给学生的很多东西,有时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教给学生的一些经验之谈,没有亲历者也未必认同。此时,一些学生可能困惑,一些学生可能懈怠。于是我常常给他们讲这个故事,告诉他们,生活中很多看似无用的努力和付出都将在未来回馈我们。
后来,有学生远在海外实习发来邮件告诉我,之前课堂上大家一起用心努力合作完成的资料包,现在已成为她在海外工作的重要资源;也有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某一天,迫不及待在高铁上告诉我,因为课堂上曾经学习过的某方面知识让所有人对她刮目相看,让她自信和骄傲。得知这些消息,我不仅为她们高兴,也为自己能在未来得到学生这样的回馈和感激感到幸福。只要我们付出,我们都会得到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这是我和学生交往过程中深信的一个道理。
高淑燕:共情是是撬动成长的支点
课上分享时,一位同学讲起了小学二年级被老师惩罚抄100遍乘法口诀的事,以及后来数次在数学学习方面遭遇的失败。这次作业的初衷是运用课上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阐发时要理清背后的逻辑关系,冷静、客观的理性是分析时应有的态度。点评时,我按照学生叙述的顺序重述了他的数学学习历程,以“恐惧的后天形成”、“强化理论”分析其学习体验。在讲到那100遍的受罚过程时,这个大男生的眼圈红了,时隔数年,这仍然是他心底不可触碰的伤痛。他讲起当时回家路上的失魂落魄,那一整晚秉烛夜战的惴惴不安以及之后的挫败。
顺着学生的叙述,我讲起了韩寒的中学数学老师带给他的阴影,以及后来了解到的当年老师生活的变故。学生也理性分析了个人的心路历程,童年的那一段经历仍会激起情感的涟漪,但是他讲出来了,这是放下的第一步。放下之后方能抬头看路,跨过这一道心理沟坎,走出这一片童年的阴影。对于学生来说,这应该比纯粹的理性分析更有益。
共情是是撬动成长的支点。基于情感体验的阐发,理性分析才有灵魂。
边巍: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她的一切都非常顺利,海外硕士的申请打到了既定的目标,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一个是时间有限,一个是跨专业的写作的确充满了挑战。她的压力我看在眼里。其实写完一篇毕业论文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她失去了信心。在对她的指导中,我一方面列书单,讨论思路,推动她积极思考,开拓思路。真的是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渐渐的,她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再惧怕提问,和我的互动越来越多,讨论也逐渐走向深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她说,独立思考,建立自信,冲破自己局限,就感受到了成长。
宋晓萍:对待学生要宽严结合
对待学生注意宽严结合,既强调规则意识、纪律意识,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困难,给予申诉和改正的机会。疫情期间上网课,有一门课的期末论文发现有学生大量引用他人文章且未做注释,已涉嫌抄袭;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一方面,严肃批评了这种做法,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参考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是一种学习和提升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代替自己的思考,否则就是抄袭,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这种行为开脱。同时也耐心听取学生倾诉实际困难:父母疫情期间失业,家里学习环境恶劣,还要照顾弟弟,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很大,非常焦虑。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前提下,允许学生重新写一篇论文(在分数上体现出惩罚性),再次强调要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做人的原则,并不是每一次都有矫正的机会。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
王明辉:立德树人,将人文之美、传统文化之美传递给学生
我在课堂上一直鼓励学生们根据具体情况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过度受功利主义思潮影响,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信心。有多位其他学院的学生选修或旁听了我和其他中文老师的课程之后,重新萌发了对文学、对人文的兴趣,开始报考人文类研究生。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唐静怡同学,她辅修了中文的双学位,听了我所有的专业课程,课下和我多次交流,想以后报考人文类研究生,从事人文研究工作。我鼓励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追求梦想,后来她选择我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我们接触更多了,常常一起就她选择的美学问题进行讨论。她也越发表现出对美学的兴趣,毕业论文得到答辩老师的一致好评。
最后,她报考了北京大学的哲学系美学专业研究生。第一年排名第三,遗憾落榜。我觉得她跨专业第一年考出这个成绩非常了不起,体现了她的学术潜力,应该再试一次。后来她第二次报考,终于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影响到外院学生学习人文专业,对我来说,也是立德树人的一种表现吧。
赵文凤:一定要教好他们
我是国庆70周年合唱方阵的赵文凤,在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中承担我校合唱团的声乐指导、带队工作。调入国庆工作组是6月,虽时值忙碌的期末,我义不容辞。想到我们学生的歌声将在天安门广场唱响,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内心升腾。“一定要教好他们”,我下定决心。
在求真102面对几十个带着稚气的面孔,他们爱笑爱闹,思维活跃,浑身散发着个性,他们中仅有1/3有合唱基础,当我用钢琴弹起第一段旋律时,我听到还有音准不够的声音,当我发现他们对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完全陌生的时候,我感到压力,短时间要如何达到如此高的要求。精准到每拍每个呼吸、声音统一、提眉亮眼、情绪饱满……有次课上我说:“这首歌下节课我要抽查”,当晚结束回去的路上,我听到他们忐忑又兴奋的声音“我预感自己会被抽到”,“你今天唱得不错啊”,“高音还是容易破”,“我听听你的气息对不对”……哼唱、欢笑声回荡在夜色中。原来,我说的每句话,我的每个要求他们都如此重视,他们充满新奇和期待的眼神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唱不准就一个音一个音纠正,声音不对就手把手示范,每天几小时的排练后我继续钻研乐谱、备课,细致到选择哪段旋律练声,我们深入作品背后的故事,练习表演,找到情感共鸣。我们组织过关考核、背歌词竞赛,我还总结了10个母音练习法解决所有歌曲的咬字问题。学生们发出的10次声音中有1次对了,我就高兴得忘记了疲惫。他们进步很大,从不会用气,张不开嘴到科学发声,声情并茂,歌曲倒背如流,平均每人音量扩大1.5倍,姿态挺拔,眼神坚定。在接受北京市验收、分指挥下校指导时得到很高的评价,在外出演练中表现出色,展示出昂扬的精神面貌。
《庄子·养生主》曰:“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薪是薪柴,火是火种,人们大多看到的是烈火燃起时闪射的光芒,未曾注意薪柴被淬炼时的艰辛,黯淡时渴望被点燃的执着。每个教师都是一盏灯、一束薪柴,愿以一火光传于后辈、照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