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宜红教授荣获2023年度“首都劳动奖章”称号
校新闻网讯(校工会供稿)2023年首都“首都劳动奖章”揭晓,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唐宜红教授荣获2023年度“首都劳动奖章”称号。
记者获悉,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职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授予74个单位“首都劳动奖状”称号,授予400名同志“首都劳动奖章”称号,授予148个班组(团队)“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唐宜红教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师德标兵,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天山学者”讲座教授。
作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她不仅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作为一名杰出学者,她不断开拓创新,在前沿领域深耕探索。而作为一名学院院长,她则时刻关注着学院发展和师生需求,是尽责的服务者。她用行动诠释责任、彰显担当,在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
一、立德树人责任如磐
作为高校教师,她坚守讲台32年,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她秉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前沿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相结合;她强调科研育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致力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持。
唐宜红教授不断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自2005年开始,她参与推动构建国际贸易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应运而生,国际商务专硕已成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由唐宜红教授领衔的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致力解决“国际经贸+非通用语言”、“国际经贸+法学双学位学士+法语辅修、“国际经贸+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深度融合、培养效果评估、培养模式总结推广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
作为硕博研究生导师,她获得教学和人才培养类奖励10余项,指导的160多名研究生里有的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有的获得“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获奖博士论文(原“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荣誉称号,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成为骨干力量。
二、科学研究孜孜以求
作为研究者,唐宜红教授积极主动投身到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她坚持结合中国实践,把握前沿方向和重大战略问题,在全球价值链、贸易规则与贸易摩擦、中国对外贸易新优势等多个领域都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唐宜红教授2012年承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的课题,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框架并在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21年,她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继续开展在国际经贸领域的研究。迄今,唐宜红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重要报刊,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重大等各级课题10余项,并获得十几项科研奖项。
三、社会服务任劳任怨
作为高校“双肩挑”干部,唐宜红教授以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影响和感染周围人。自2003年起,她担任系主任、副院长和院长。2010至2020年,她调往中央财经大学创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为学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2021年初,她又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带领学院在双一流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除尽职于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各项事务,唐宜红还兼任多项社会职务。被任命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11-2021),兼任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等,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公益服务。她曾担任“天山学者讲座教授”,支援西部教育事业;兼任《国际贸易问题》执行主编,建设高质量学术平台。
唐宜红教授愿意做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她将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不懈努力,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