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快讯] 党委中心组学习 教育部张东刚副司长应邀作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12日 编辑: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举行新学期第一次专题报告会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

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专题报告

校新闻网讯(记者 李悦 摄影 玉君)911日上午,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在诚信三层国际会议厅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应邀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王玲、校长施建军,校党委副书记杨逢华、陈建香,副校长胡福印、林桂军,校长助理王强、杨长春等出席会议。全体中层干部、各学院学系主任及教师代表、统战人士代表、老干部代表等150余人参会。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中央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前所未有,原因只有一条:未来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核心要创造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而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研究人和社会的科学,它的最大生命力之所在,就在于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新思想、新理论”,张东刚强调,“教育要优先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优先发展。”

张东刚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并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颁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简称《意见》),启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中许多重要思想和论断,集中体现了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战略部署,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去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文件下发后,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会上还印发了6个文件,根据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一些长远的全局性问题,对未来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整体谋划。可以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我们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争取更大成就。

张东刚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有许多不适应,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紧扣时代主题,为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思想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构建九大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张东刚说,教育部在制定《意见》的同时,推出了与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简称《计划》),以及《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6个系列文件,具体落实各种思路和举措。

《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东刚指出,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新一轮《计划》提出应着力构建九大体系: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二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体系;三是团队攻关研究与个人自由探索相结合的科研项目体系;四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五是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六是结构合理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体系;七是现代科研管理体系;八是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相结合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九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体系。此外,我们坚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还出台了加强课堂教学、报告会、讲座等管理的意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高校哲学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张东刚强调,中国改革的前30年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未来的30年应该是思想的建设、文化的建设、灵魂的建设和精神的建设。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在实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应该积极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针对构建九大体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张东刚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人才结构的优化,学贯中西的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最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环境的根本在于评价机制,即‘免检制’。”“ 不要关起门来做研究,开着空调做研究,要关注现实重大问题进行战略预测研究。”“文科的最大学术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文科的第一特点首先是实践性,问题来源于实践。”

走出去请进来,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

张东刚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数量不足,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国际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学术海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最根本的瓶颈是人才问题。

具体措施是:一是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着力推进全球问题、国际区域问题和国别问题研究,提高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二是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通过鼓励高校与国外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合作共建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面向海外学者设立中国问题研究专项,鼓励高校吸引海外优秀学者参与研究项目等措施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三是促进学术精品海外推广,通过翻译、推介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最优秀的精品力作,展示中国高校学者的学术贡献;还要重点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外文学术期刊和网站,鼓励高校学者到海外发表和出版。四是大力培养国际优秀学术人才,人才是基础,人才是走出去的保障。教育部将要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高端人才资助计划,着力培养引领学术发展的外向型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翻译团队,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的翻译名家。五是促进杰出学者访学交流,大力支持优秀学者到海外进行讲学、访学,积极吸引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从事合作研究,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学者的重要作用。六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设立国际学术会议专项,支持高校举办创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科学计划,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学术组织的有关政策、法规、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七是发挥港澳地区在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领域的优势,探索内地高校与港澳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的新机制,构建新的交流平台,共同推动中华学术走出去

互动交流环节,施建军校长与张东刚副司长就“2011计划”的协同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希望在对外经贸大学这片热土上,哲学社会科学展现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张东刚表示,希望社科司和对外贸易大学一起,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希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加强设计、精心谋划、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建立协同创新新机制,积极开展国际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在国际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独特优势,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增进国际理解、服务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作出新的独特的贡献。

王玲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她说,张东刚副司长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他是经济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和国际研究项目,在经济学研究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厚的管理经验,有许多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本次专题报告会既是对中央和教育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相关战略部署和实施计划的深度解读,也与我校新学期以来一把手培训会、中层干部会精神的一脉相承,即要“转变观念,系统思考,推进创新”,对我校实施“2011计划”,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维、新观点,会后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深入贯彻,抓紧研究落实方案,积极沟通协调,继续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做出新贡献。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