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戴维斯 摄影 玉君)连日来北京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校城市志愿者已经上岗半个月多月了,他们的工作辛苦吗?是否已经市适应了工作的环境?7月16日下午,新闻网记者在我校城市志愿者团队带队教师阎丽鸿的陪同下,走访了我校志愿者服务的站点。
多语种呼叫中心——“枯燥并快乐着”
作为朝阳区城市志愿者的核心站点,多语种呼叫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在奥运期间为外国运动员、游客提供语言的翻译和信息咨询服务,并向朝阳区各城市志愿者站点提供多语种的语言支持。我校25名学生志愿者服务在该中心,提供六个语种的服务。
走进座落在京广中心的朝阳区城市志愿者多语种呼叫中心,紧张、忙碌、有序,有的工作人员在接听电话,有的在电脑前查询资料,有的讨论工作。当日我校在多语种呼叫中心上岗的我校学生是来自外语学院日语系的关天夫和徐一敏。在她们工作之余,记者与她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在谈及“连日来,每天不仅要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学校,还要应对比较单调工作,会不会觉得辛苦、枯燥”时,带队班长关天夫说,路途上的辗转她已经适应,工作中的枯燥她也在每天的总结中找到了快乐。每天,志愿者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总结自己当天工作的收获和不足,在这样的讨论中,她们也寻找到工作中的乐趣。“请人吃饭与给人做饭是不同的”,现在的工作就相当于在“给人做饭”,这中间的乐趣是在“请人吃饭”中得不到的,关天夫和徐一敏这样比喻着志愿者的工作。
当日我校值班学生接受校新闻网记者采访
我校城市志愿者团队带队教师阎丽鸿在路上向记者介绍,我校志愿者以优异成绩一遍通过培训考核,在这个志愿者团队中还是少有的,展现出很高的综合素质,呼叫中心的宣传片就是以我校学生为班底拍摄的。而后在多语种呼叫中心负责人郑国龙对我校志愿者的赞扬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印证。
多语种呼叫中心负责人郑国龙(左)向带队表扬我校志愿者
莱太花卉市场——炎炎烈日下的“花朵”
走近莱太花卉市场站点亭,亭内三块醒目的牌子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上面分别写着“信息咨询”、“应急服务”、“语言翻译”,这便是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的工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国内外媒体记者、观众、游客以及首都广大市民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服务、语言翻译等服务。
当日在莱太花卉市场服务的志愿者是我校法学院06级学生宋鸽,她以当天接待两位外国游客为例,向记者道出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体会——“其实在很多时候,语言已经不是问题了,更多的是如何将自己了解的知识运用自如,作更好的介绍”,一边说她还一边向记者展示了平时他们用来提供服务的书籍,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她这个地道的北京人也了解到了更多的北京知识。城市志愿者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其他志愿者的工作环境而言,是比较艰苦的,炎炎烈日之下的工作在室外并且还要站着,关于这一点,这位瘦小的女生也说出了她的看法,她表示在站点服务确实有很多辛苦的方面,然而在工作中她得到了服务大众的快乐,同时提高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自己的人生也因志愿者的经历增加了许多色彩。
我校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实行的是每人每天3小时轮流值班的制度,路途的往返就需要2个多小时,在站点服务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语言翻译,这也体现出了我校学生的优势。据悉我校志愿者上岗的第一天,他们流利的英语水平,周到热情的服务,就得到朝阳区对接单位负责人的好评。
物美超市站点——便利贴加中国结
下午4点,记者来到了物美超市站点。当日在物美超市站点志愿服务的我校学生共有三名,在与她们交流之际,记者突然观察到亭内有一面面板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写着的都是附近的道路等方面的信息。询问过后得知,原来这是他们平日在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咨询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以后的工作。小小细节显出了我校城市志愿者们的细心与认真。
我校志愿者还将挂在站亭上的中国结指给记者看,她还自豪地说道,“这些中国结都是社区市民亲手制作的”。市民们对站点志愿者们的关心也反体现了他们平日的工作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对于城市志愿者来说,100天奥运服务犹如一场持久的战役,艰苦、劳累、烦琐、单调,我校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对接单位、市民、游客的认可,他们在服务中辛苦着、奉献着,同时也收获着、快乐着。
[图片]走近我们的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