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快讯] 抢抓历史机遇 推进学校发展: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和十二五规划精神

发布时间: 2011年03月18日 编辑:

抢抓历史机遇 推进学校发展

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和十二五规划精神

校新闻网讯(记者 湘宁 摄影 玉君)317日下午,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举行2011年第一次集体学习,校党委副书记杨逢华、陈建香,副校长林桂军、张新民,校长助理赵忠秀、校长助理朱廷珺出席学习会,中层党政一把手、各学院教授代表、学科带头人代表及部分特邀代表参加了学习。杨逢华副书记主持会议。

本次集体学习以“学习全国两会和十二五规划精神,抢抓历史机遇,推进学校发展”为主题,赵忠秀教授、林汉川教授、丁志杰教授先后作主题发言。

赵忠秀:以人才工作为重心,促进“十二五”全面发展

赵忠秀教授的主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从世情、国情和校情入手,指出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无论对国家还是对我校都是任重道远的大事;第二,国家“十二五”规划为我校发展创造的历史机遇;第三,从学院发展看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赵忠秀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都与高等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对此,他强调了人才对于学院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在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方面,经贸学院的荣誉学士实验班、三语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全英文培养MIB、博士生中的学术新星等措施收效良好。在建设高水平的学术团队方面,学院注重引进大师级领军人才,海内外招聘成熟学者、青年学者,并采用考核、激励、融合的机制管理人才。并对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贴心服务与支持,将经贸学院变成教师事业的家园、人才的高地。

赵忠秀指出,“十二五”我们面临很多的机遇与挑战,有国家扩大开放,促进社会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新兴交叉学科,学校发展的机遇,也有全球范围的人才竞争,国内高校争夺拔尖人才,北京高房价、幼儿园、中小学入学难,以及校内支持保障条件和工作机制制约的挑战。只有以人才工作为重心,才能促进“十二五”全面发展。

林汉川:关于“十二五”期间我校抓住学科建设战略机遇的建议

林汉川教授的围绕我校学科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认清“十二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的十项战略机遇;第二,“十二五”期间我校必须抓住学科发展战略机遇的使命与责任;第三,“十二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重点与具体目标;第四,“十二五”期间我校学科战略重点建设中的主要瓶颈与战略措施。

通过与同类院校之间的对比,林汉川强调了我校抓住学科发展战略机遇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分析了我校学科战略重点建设中的“八大”薄弱问题,并提出重点学科建设的战略措施,即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六个方面标准努力,采取多项创新性战略措施,积极探索克服申报资格方面明显不足,例如积极争取成立研究生院,进而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直接审批权;在已获得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内自设经济外交、国别经济(商务)、国际协定、海关管理等二级学科博士专业,帮助英语学院、外语学院、公管学院、政治学院等单位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丁志杰:抓住对外开放深化机遇,促进学校学科共同发展

丁志杰教授重点分析了中国对外开放转型后面临的机遇和调整,并提出关于学校学科发展,特别是金融学科发展的思考。

丁志杰指出,温总理的报告中提出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崛起使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型,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被强调,并特别提出坚持互利共赢的的开放战略。这对于我们以开放经济为研究主体的一个学校,无疑是一个机遇。

作为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分析了我校金融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在我校,多学院发展金融,可谓百花齐放;在社会,金融也被“高估”。行业和学科的上升趋势为我校进一步进行学科建设,研究成果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持,打下基础。金融学科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全体教师应该踏踏实实在教学和研究岗位上,以国家和学校的发展战略为指引,把学校基础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意义。

杨逢华副书记对三位教授的发言作出点评。他称赞三位教授的报告既有高度又有深度,从宏观微观的比较,校内外的比较分析了我校的实力和差距。杨逢华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机遇期。全校师生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共同努力,保证“十二五”期间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增强我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全面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发展目标。

中心组集体学习开始前,经杨逢华副书记提议,与会者全体起立,默哀一分钟,沉痛悼念315日去世的徐子健副校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