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央广网:(庄芮、周念利)【你好,“十四五”】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方向有何特点?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05日 编辑: liyuqing

(来源:央广网 2020-11-04)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作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新形势下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方向有何特点?较之当下,未来发展将面临哪些变与不变?

  11月4日,央广网推出《你好,“十四五”》系列解读报道第一期——《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方向有何特点?》。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10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指出,《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新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这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速了这一变局演变。此外,国内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认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一个充满新挑战与新机遇的新阶段。

  据庄芮分析,在新阶段,《建议》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以及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意义都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开局规划中提出远景目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议》清晰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涉及经济、科技、工农业、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百姓收入等各个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春海认为,在开局规划中就锚定远景目标,有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未来十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提出远景目标,就将1年、5年、15年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了发展战略的持续性和一致性,符合‘一棒接一棒’‘一步接一步’地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应帅说。

  强调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这些都是出现在《建议》中的高频词。文件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据于春海分析,未来五年重点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因为中国今天走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实现的目标也更加高远。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孙应帅认为,从《建议》看,加强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基础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新格局 增强经济韧性

  《建议》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亮点是其提出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变化后的内生需求,也是适应新环境和应对新挑战的必要选择。”于春海说,当前我国面对的国际环境前所未有地复杂。伴随国际循环动能下降,国际竞争特别是大国博弈在多个维度趋于激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内向型提升,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挑战。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调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我国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于春海进一步解释,在新发展格局中,国内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具有更高的适配性,国内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让不断扩大的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基点。

  他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简单的出口转内销,而是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和消费转型升级,以国内完整分工体系为依托,以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多环节全面顺畅为核心要点,通过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和断点,构建“以内促外”的新竞争力。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中国已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例如长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同时对外形成了一系列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这个基础上,《建议》提出要构建的新发展格局,将使中国对内流通更便捷、更开放,从而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弹性。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建议》重点提出未来五年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教授周念利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仍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能逆转,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在周念利看来,“十四五”时期我国追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外开放的地域范围要扩大、对外开发的行业领域要扩宽、对外开放的层次要进一步深入。“在迈出新步伐时,我们要坚定信念、立足国情、敢于创新,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

  孙应帅认为,《建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展现了中国持续开放的姿态和决心。“越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越是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

  科技自立自强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受制于人。因此,刚发布的《建议》把创新放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进行了专章部署。这是五年规划编制历史上的第一次。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10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王志刚说。


    附原文链接:

    http://news.cnr.cn/dj/20201104/t20201104_525319415.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