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20年1月5日,“ 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新年论坛”在我校隆重开幕。新年论坛以“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为主题,来自中外的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了全面对外开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和中国之治的世界意义。校党委副书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任文君主持论坛开幕式。
经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新年论坛由我校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为了更好联合国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和其他智库机构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经过酝酿筹备,“新时代新思想国际传播教育联盟”在此次论坛上正式宣布成立。
蒋庆哲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将深入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论坛,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助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发挥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际化领军人才。
夏文斌校长在主旨报告中指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构建公平兼顾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从改变抵制霸权主义向尊重各国主权、人权和发展中的转变,构建公正全球的政治治理体系;要从社会治理意识形态的泛化向共进共生的转变;要坚持和完善文化交流体制,构建包容、开放、平等的全球文化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生态共同命运机制,沟通科学、务实、高效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
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原院长王伟光诚挚祝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首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新年论坛,指出“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保障和优势,有效的治理能力是推动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必须要通过优越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永续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需要对外开放和对外包容的理论。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乃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都面临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有共同的话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命运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在推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世界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的冲突对立,不应为并存就放弃了不同社会治理,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和斗争。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认为对外传播和对外开放应该协同并进,中国智库应当勇于并擅于对话实践,对内要有助于启迪国民智库,凝聚社会共识,提出政策建议,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扩大改革开放提供智力支持;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参与塑造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要进一步加强中国新型智库的自身建设,就是要大力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集中度和对外影响力,要提振智库的信心、改进传播点的方式和方法,要站在文明对话的历史高位上,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开展对外思想沟通。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淼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等各方面的制度,不断加强完善国家治理。此外他还肯定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承担了重要任务,已经成为首都市重点理论重要的重要力量。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坚实的时代基础、物质基础、科技基础、思想和价值观基础,不同制度不同背景国家之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利益交换和共同的要求。要坚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原则,坚持共生基础上的相对公平原则,坚持解决协商原则。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分别介绍了改革开放的背景、在改革开放兴起的过程中中国发生的变化和我们取得的基本经验。他认为,解决改革开放后的问题,从国内来讲,重点是深化改革要实现社会的法治和公平;从对外来讲,重点要妥善处理中外之间产生的结构性矛盾。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认为丝绸之路的空间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丝绸之路战略当中,如果能把中线和东北线考虑当中,在十四五规划当中有所体现,战略整体会更加饱满强劲,效果会更加明显,而且有利于我们的长治久安。
中国社科院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纯东认为新时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是面向所有国家的开放,是经济、文化的开放、合作、交流,是不同文明的比较、比较、借鉴、文明互鉴。新时代对外开放要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的外交战略,要促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国家经济政治秩序的情况,同时也要做好开放意识形态的防范,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工作。
两个圆桌论坛上,多位教授和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观点,充分沟通了关于全面对外开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与如何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独到见解。
在院长主任论坛环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景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我校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梁凯音、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指、我校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就新年论坛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在中青年学者论坛环节,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裴学进,我校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金冰,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佳宇,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江宁就论坛主题进行了探讨。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日报网副总编张春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查朱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蒋旭东、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光宇,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薛新国、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岳凤兰,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仲计水,我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教授、国际关系学院李志永教授,海南研究院常文磊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宏元副院长、王志民教授、曹永栋教授、刘京菊教授、王宇航副教授等参加,我校校直机关、各学院负责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及来自全国40余所大学的师生近200人参加。
此次新年论坛由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建设开放型理论强国的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