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4”法制宣传日专题

[讲堂] 科学做好事:贸大“今日说法”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07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李文君)1261900,贸大“今日说法”法律讲堂在博学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法学院教师冯辉,以彭宇案为背景,带领大家对“跌倒争议案”进行了探讨。本活动由法学院学生会主办。

冯辉老师

200611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路边等公交车过程中,被撞倒在地,造成8级伤残,她指正撞她的人是彭宇。彭宇说自己是看到有老人跌倒,过来帮忙的。老太将彭宇告上法庭,并索要13万多元。判决结果是被告彭宇在此判决生效的10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人民币45876元。在简单介绍完背景后,冯辉向大家展示了法院判决缘由:1、彭宇没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没有撞倒老太。2、彭宇为第一个下车的人,与老太相撞可能性大。3、如果做好事,应该通知家属,然后离开,而彭宇并未这样做,不符合常理。在判决书公布后社会上一片骂声,还有人公然叫嚣:“以后不再做好事了。冯辉向大家提出问题,法官对这样的案子究竟如何处理,为什么法官做出偏向“跌倒者”的判决。冯辉说,首先法官面临的问题是事实无法采集,而这样判决实际上是遵循了“保护弱者的公共理念。中国正面临老龄化加深,保护老年人的利益日趋重要,显然法官在审判时考虑到了社会效应,但并不全面。

冯辉老师与同学交流看法

“面对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问题,冯辉说我们要视情况而定,科学做好事,相关的做法可以参考卫生部20119月发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他认为卫生部的这种做法是快速而且正确的,有利于积极引导社会。但中国的不足是,我们民众对这些急救常识了解地太晚了,并没有形成主流价值观。相比之下美国就做地很好,美国的急救课程从幼儿园开始,这门课程占整个幼儿教程的1/3

最后,冯辉作了总结,现代国家在组织机构上日益呈现出官僚理性、非人格化而不断祛魅的同时,却由于民主政治、公私融合特别是对公共事务的垄断化、规模化治理而往往在道德、情感上重新成为社会的化身或代表,重新受到民众心理层面的道德依赖,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全新的人格化或另一种形式的赋魅。这在集权统治传统深厚、统治者具有道德化治理偏好的社会尤其明显,这当然是一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本土资源,但处理不慎也可能会演变成风险和危机。故法治的终极目标、也是其至高境界,当是能够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植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之中,作为一股内生力量和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约束包括公共权力机关、媒体、民众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以推动整个社会、民族与国家共同走向科学、文明与进步。于此而言,跌倒扶不扶问题本身虽小,然则意义却甚大,它不啻为考验我国公共政策有效产出及落实环境之有无、法治理念水平之高低、以及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之强弱的一个标尺。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