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

[特稿] 难忘864000秒——孔子学院研修班志愿者专访

发布时间: 2010年10月07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柳叶)8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外方项目经理研修班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展开。为期十天的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圆桌讨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表演、实地参观、文化体验,深深吸引和震撼了来自23个国家参加培训的74位项目经理。而这场文化饕餮盛宴背后辛勤工作着的,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我校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的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以及13名学生志愿者长达数十天乃至数月的精心筹划准备。当日历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时间沉淀了激情,凝固了思考,我们换一个视角,从志愿者们的记忆拼图里,发现那依旧在燃烧的,除了激情,还有希望、感动、友谊,那深深自豪感和拳拳爱国心。

志愿者合影留念

“孔子学院”:以汉学的名义,各方力量在这里集结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自2004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已有近300家孔子学院成立,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平台。我校此次承办的孔子学院外方项目经理研修班旨在使各国孔子学院的项目经理加深对中国经济、文化及国情的了解,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同时对孔子学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交换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各项目经理对各国学院项目的管理及执行能力。所以这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是各方力量会集与凝聚的结果。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对本期研修班大力支持。有关领导对研修班的日程安排、接待工作等都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汉办领导还亲自为研修班学员举办了多场关于孔子学院总部政策的讲座,与学员进行深入互动,使得学员对于孔子学院总部资源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本期研修班高度重视。为了确保研修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于728日上午召开了协调会。校党委王玲书记亲自出席并部署各项工作,商务汉语基地执行主任韩红教授及基地全体成员、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保卫处梁尔华处长、宣传部李欢欢副部长、校医院魏敏院长、校团委刘永革老师、体育部张旭光老师、英语学院窦卫霖教授、张伟老师、经贸学院白树强教授及部分学生志愿者参加了会议。各方对于此次研修会都高度重视,并表示一定做好各自的份内工作。

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对本期研修班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策划。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主任,校务委员主席王玲书记、商务汉语基地执行主任韩红教授对于此次研修班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基地的全体项目助理以及志愿者的努力工作为大会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在筹备阶段,基地精心设计了此次研修班的日程安排,力求将10天的效用发挥最大化,把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与文化体验、实地考察相结合,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到一个全新的中国,凭借有限的资源充分了解孔子学院总部的各项资源与政策。另外,基地和英语学院也为每一位学员精心制作了一份学习生活指南,并选派了校内校外近10名专家组成专家巡讲团,使各国孔子学院的项目经理加深了对中国经济、文化及国情的了解,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同时对孔子学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交换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各项目经理对各国学院项目的管理及执行能力。在培训接近尾声时,基地的项目助理与志愿者又为所有学员准备了一份专家巡讲团简介,以及研讨会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联系表。为了方便学员以后加强联系,共享资源,志愿者还建立了公共邮箱,并将所有教授的演讲PPT以及研修班期间的重要资料、研修班学习期间的珍贵照片上传到了公邮。

志愿者与项目经理合影

研修班的时间虽短,却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学习体验。无论是研修课程还是各种文化活动,都让学员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Maria感谢与其他各国项目经理的相遇相识,并希望日后能有机会与他们重聚相逢。除了对孔子学院项目进一步的理解和对管理技巧的更深认识,研修班项目经理们更收获了与国家汉办、讲座主讲人、工作人员和各项目经理之间的友谊,这一切用“收获满满”四个字形容再恰当不过。

浮世绘:志愿者脑海里的864000秒,定格了太多笑与累的剪影

“与各国经理人相处的10天,是要用秒来计量的,因为,每一秒我们要么收获感动,要么吸取教训,要么捧腹大笑,要么忙到累倒。每一秒都像是一次大考,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轻松赴考。但是对于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样的新问题,我们所能准备的,只是微笑、真诚、奉献、全心全意。但当把他们送走的那一刻,眼角不知不觉落下的泪水,才知道这10天的记忆,已经那么重那么重。”

—— 志愿者日记

各国项目经理向志愿者们致谢

由于此次研修班的学员来自23个国家,为保证与每一位学员的沟通,尤其是与一些来自非通用语种国家的学员保持交流,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选派了外语学院和英语学院13名优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担任随团翻译,与学员结成小组,全程陪同研修班的活动,协助做好相关接待工作。另外,基地还将学员分成了5组,实行志愿者负责制,每一名学员都有自己的特定负责志愿者,志愿者在生活学习诸方面都为学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为孔子学院研修班服务的10天里,每一天都有一名志愿者负责记志愿者日记。日记上有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等待教师一一解决,还有贴心的备忘录提醒彼此注意事项。往往是会场的工作一忙起来,大家就没有了时间概念,经常顾不上吃饭,大家也都习惯了不正常的吃饭时间。由于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有的男生还经常吃不饱,后来还是酒店的餐厅经理看这群孩子实在是辛苦,就专门帮他们点一些实惠量足的饭菜。回想起自己在餐厅里饿得狼吞虎咽的样子,志愿者们依然忍俊不禁。

人物特写1 张倩茹

2007级外院法语专业的张倩茹是小组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组织酒店接待,外方官员签到,以及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贴心的管理是团队的粘合剂,由此也引出了一连串的小故事。这是她第一次担任这样的大型组织领导工作,因此她格外认真仔细,不敢有丝毫怠慢。安排工作时总是很注意各个成员之间的搭配,还要考虑志愿者们的衣食住行。在酒店接待的时候,酒店冷气开得很足,所以她每天晚上都会在通知第二天轮班的志愿者的时候叮嘱他们多穿衣服。她知道志愿者们一忙起来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所以作为机动指挥员,她就轮番与各志愿者换岗督促大家喝水。大家都说志愿者是经理人的保姆,而张倩茹是志愿者的保姆。

志愿者张倩茹

志愿者们指导外宾填个人信息表

学员们来学校的第一天是最忙碌的一天。开始,由于外宾到校时间比较集中,负责签到的志愿者们一时间慌了手脚,又是确认外宾身份,又是指导外宾填个人信息,又是核对报销凭证,志愿者们的额头都微微渗出了汗,生怕有哪一个环节出错。做为组长的的张倩茹立即重新确认分工,细心的她还把每组的工作写在便签条上贴在每一个志愿者的桌前,以明确职责。这么一来,原本繁杂的工作立刻有了头绪,之后的签到录入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没有再出现过差错。学员报到期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每一名学员都填写了一份个人信息表,使得学校能更好地了解学员的特殊要求,以真正做到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外方官员的个人选择,将所有的后勤工作做到最细最好。

人物特写 2余丹露

余丹露是英语学院研究生,在此次志愿活动中表现十分出色。在大会的第一天,一位尼泊尔男士由于不适应北京的气候而中暑,在发言时两次晕倒,但依旧坚持完成了发言。这可揪紧了志愿者们的心,大家都密切关注他的活动,怕他再出现不适症状。果不其然,在第二天的出游中,他就难以坚持,打电话给志愿者寻求帮助。当时余丹露二话没说就赶回酒店,还自费给他带了药和水果,把那位尼泊尔男士感动得拉着他的手连连道谢。

通过此次活动,志愿者们也培养了对汉学浓厚的兴趣,与各国孔子学院的经理人们建立深厚的友谊。余丹露说自己在与外国学员相处的过程中感到他们都有很强烈的中文学习欲望。他说外国学员会经常抓住他问这个用中文怎么说,那个怎么表达。在他负责的泰国团内,一时还兴起了起中文名的小高潮,他和几个志愿者们都绞尽脑汁为这群外国朋友们想名字,不时也会被外国外国学员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还有,在听完讲座以后,外国学员们都会强烈请求志愿者把所有的材料的电子版发给他们,以进一步学习孔子学院的各项研修课程,同时也提升自己中文水平。由于志愿者们参与了整个孔子学院外方项目经理研修班的活动,他们对此感触颇深。余丹露说:“我觉得活动很有意义,汉语推广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另外,我对于汉语的普及程度既吃惊又欣慰。”

志愿者余丹露

各国学员代表除了参加各种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圆桌讨论以外,我校主办方还安排了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包括游览天安门、颐和园、圆明园、798艺术区、鸟巢、水立方等地,每一个地方都要求13名志愿者全程陪同。13名志愿者要负责74名学员,每一个人要负责5个人。外国友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建筑极有兴趣,往往三五成群地到各处拍照,这可苦坏了志愿者们。志愿者们一路上尽顾着数人数了,时刻要惦记着自己负责的学员,生怕他们走丢,要保证他们不掉队,哪里还有心思看风景。一天走下来大家的脚都会磨得生疼,而休息时间又往往得不到保证,非常辛苦。一次泰国团出游回来,上车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2个人,把主管泰国团的余丹露吓得一身冷汗,马上返回去寻找,找了一阵才发现这两名学员还在原地拍照留影,人找到了,余丹露心头的石头才有了着落。

志愿者陪同各国经理人出游

虽然志愿工作很累、很操心,虽然志愿者们的神经要时刻紧绷,但志愿者们对这此与从未有过丝毫怨言。余丹露说:“尽管之前我都去过那些需要陪同游览的地方,但这一次真的有不一样的体验。这次不光是玩儿,更要给他们介绍各处景点的历史和文化,有时中文,有时英文,每当介绍时我就真的为我们的这些成就而由衷地骄傲。当然,为了介绍得更好更准确,我自己之前也查阅了很多资料,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古迹遗产。看到他们听得那么认真,我就感到这是最大的回报,那种高兴与喜悦不是语言能够表达的。”不仅是余丹露,所有的志愿者在看到外国学员在游览故宫、颐和园、鸟巢、水立方后对中国传统文化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时,他们都知道自己再苦再累都值了,因为他们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第一扇窗。能为外国友人展现出一个友好、丰富、多元、古老、现代的中国,这就是他们工作最大的意义。志愿者们的苦和累都消融在对祖国深沉的爱里。

人物特写3 :刘逸君

作为组长,外语学院意大利语系的刘逸君一路上与来自意大利的孔子学院的外国学员格外亲密。两人不论吃饭还是在车上都能聊得很投缘,她们时而聊国内外的教育体制问题,时而聊个人的成才与发展。双方还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这位外国经理临走时拉着刘逸君的手再三嘱咐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找她,要去国外的孔子学院看看。刘逸君说:“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帮助我拓宽了个人发展的思路。如今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越来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今后我也想成为一名中外交流的使者,在汉学教育的事业里贡献一份我的力量。”

以下的内容选自志愿者总负责人刘逸君的日记。

志愿者刘逸君

81日,我们孔子学院研修班的报到日,也是我的21周岁的生日。一个没有蛋糕,没有长寿面的生日,过得也许有些简单,却增添了更多的意义与留恋。那天晚上学校为所有的学员举行了欢迎晚宴,我没有跟大家说我的生日。那天晚上很忙,因为是研修班的第一天,很多工作都是刚刚开始,一直在忙着,忙着给每一位学员分发日程表,忙着引领所有的学员有序入座,忙着分配好所有的志愿者分开就坐以便跟大家交流,忙着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这次活动的所有安排和大家想要了解的一切……直到晚宴的最后,上来了一道小点心,一个关系特好的志愿者朋友帮我夹了一小块面包,说没有蛋糕,就把面包当蛋糕吧,生日快乐!没有蛋糕的生日,可是那块面包却吃得那么香,那么甜!

8月初的那些天,很忙,很累,有时候晚上忙着准备材料总结工作得到12点半,早上可能6点半又要赶着起床开始新的任务,那样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作为志愿者的组长,我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很多人,感谢我们13个人组建的这个优秀团队,感谢每一名志愿者,感谢你们所有人对我工作的支持,每一次的任务大家总是完成得绝对perfect,而且毫无怨言,我喜欢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我们总是一起分担着大大小小各种事情,我们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们,每一次我们这些小屁孩总是没大没小的对你们直呼名字,每一次你们的任务也总是最重,可每一次你们都是笑笑说:没事没事,没关系的。感谢基地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的敬业你们的务实感动着我们,你们的鼓励你们的微笑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做到最好。喜欢那些忙忙碌碌的日子,喜欢每天跟所有的人一起工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喜欢大家说Volunteers万岁,拥着我们一起照相,喜欢每天晚上一群人能够9点半从南门一起冲回宿舍,赶上最后一拨洗澡的惬意,喜欢每天吃饭跟着老外一起cheers,喜欢这样打造一个真正团结的志愿者队伍,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当那所有的回忆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似乎又开始有点怀念,有点怀念那样的日子里头,办公室里加班,总有老师帮忙从饭店打包回来,大大小小的饭盒把会议室的桌子铺满,几个人享受着那样的“超级盛宴”;怀念那些日子,每天在车上,可以听到各种语言的歌声,享受着真正无国界的语言;怀念那个结业晚宴上,所有的泰国人拉着我们一起跳舞,我们所有的volunteers一起高唱北京欢迎您;怀念他们走的那个时候,我们在车上道别,他们拉着我的手,我从车头走到车尾,跟每一个人握手,下车的时候,我突然有点想哭;怀念结业典礼的那天,全体volunteers上台掀起了全场的最高潮,全场所有的外国人中国人都站起来为我们鼓掌

结束语

在这10天里,13位志愿者们与74位外国学员代表朝夕相处;在这240个小时内,志愿者们陪伴外国友人共赏中国文化共享传统美食;在这14400分钟里,志愿者们对外国友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在这864000秒里,所谓国籍不同、所谓语言不通,统统不是问题。只因所有人都被志愿者们友好的微笑、真诚的心所深深打动,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是文化交流最坚固的桥梁。

时间的脚步不停止,但这份珍贵的记忆将永存,志愿者们将继续启程,在汉学推广的事业里做一名积极的开拓者,奉献着力量,燃烧着激情。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