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悼念沈达明先生

挚友眼中的沈达明先生——访原校党委书记陈泉源先生

发布时间: 2006年08月23日 编辑:

[编者按]2006813,沈达明先生,法学界的一代宗师、著名教授,不幸与世长辞。沈老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为人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他身上的许多地方都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为了对沈老的道德学术及人生有更多的了解,记者专门采访了沈老生前的同事和好友——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陈源泉先生。陈泉源先生曾与沈老先生共事多年,对沈老先生的治学和为人,有着较他人更深的了解。

记者:陈先生您好!我是学校学生记者,也是法学院的学生。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沈老先生刚刚去世,这是我们法学院的一大损失。沈老先生作为法学院的创始人,将他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法学教育上。沈老先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地方。那么,作为沈老先生50多年的好友,沈老先生那些地方令您感触最深呢?

陈先生:我和沈老先生可以说是挚友了!我们从53年就一起开始在咱们学校工作了。那个时候,咱们学校还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这50多年的时间,沈教授许多地方都令我感触很深。 沈教授的治学,我可以归纳为16个字“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沈老先生的人生之路吗?

陈先生:沈老先生作为我国法学界的一代宗师,为我国的法学教育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沈教授从青年时代就系统接受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的双重教育。30年代的时候,他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后来远赴法国留学,并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沈教授毅然回国,以自己的法学知识报效自己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曾先后在朝阳学院(位于重庆)法律系、国立安徽大学、上海震旦大学等大学教授法律课程。在28岁的时候,就已经被聘为了教授。所以说,它对于中西方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这为他日后的法学教育与研究都作了充分的铺垫。

记者:解放后的沈老先生从事什么工作?

陈先生:解放后,沈教授继续用自己的知识来报效祖国。1951年的时候,他进入了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部工作。1953年的时候,他来到了咱们学校的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成了很要好的同事和朋友。那个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西方法学的教育工作,而是在我校进行法语教学工作。60年代初的时候,他以专家的身份参加了《毛泽东选集》四卷法文版的翻译工作。但实际上,沈教授一直在关注着法学的发展,尤其是西方法学的发展,即使是在他从事法语教学期间,他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西方法学最新动态的研究。但是,文革的爆发对于沈教授的研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记者:除教学之外,沈先生还在从事其他工作和研究吗?

陈先生:53年开始在我校担任法语教学工作以来,沈教授也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查阅西方的法学资料,了解西方法学的发展动态,整理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和手稿。但是,文革的时候,由于破四旧的原因,这些资料都被付之一炬,毁于一旦了。沈教授对此也是痛心疾首。在文革结束之后,沈教授曾经试图找回在文革中丢失的资料,但是那些资料早已被销毁,无法弥补了!

记者:文革之后,沈老先生又是如何重操法学教育的旧业呢?

陈先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逐步恢复和加强了法学教育工作,沈教授在法学专业上的卓越才能有了展示的机会,在学术上和工作上都逐渐被重用。1978年至1984年,沈教授一直在本校对外贸易法律教研室主持工作。19849月他与同事一道共同创建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外经贸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顾问,为我国一些特大型的建设项目、国际融资提供重要咨询意见,曾为我国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

记者:沈老先生作为我们院系的奠基人之一,对法学院的发展一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吧?

陈先生:对。可以说,沈教授把自己的很大精力都放在了法学院的发展上。他不仅十分重视法学院的本科建设工作,还在他的积极促进和努力下,在国内法学教育界较早的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并且亲自担任我院的博士生导师。沈教授在自己89岁高龄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讲台,仍然担任着我院的博士生导师。 他的一辈子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了国家,贡献给了法学教育事业,但是对于名利,自己却并不看重。所以,我也总结了另外16个字,来评价沈教授的风骨——“热爱教育,络绎英才。淡泊名利,高风亮节”。

记者:热爱教育,络绎英才”具体表现是什么?

陈先生:热爱教育,这个我就不必多说了。沈教授从50年代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89岁高龄的时候才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讲台。同时,他也非常爱惜人才,可以说是爱生如子。我记得他曾用孔夫子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人生最大的乐事——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这也正是他人生的一个写照。以前,他还经常把自己的学生带到家中进行辅导,就是为了他们能够早日成才,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

记者:听说沈老先生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后来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成就,是吗?

陈先生:对,他的很多学生现在或已经身居要职,或已经成了某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沈教授对此也非常欣慰。但是,当学生们提出要为沈教授用物质来回报他的教育之恩时,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沈老以前一直住在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中,平日里也是布衣布鞋,生活极其俭朴。当时,有学生看到这些,就想给他家房子粉刷装修一番,但是也被沈老婉言谢绝了。

记者:看来用淡泊名利,高风亮节”来评价他,绝非溢美之词。

陈先生:对。他一生正直,勤于著书。他以前的家中除了几个破旧的家具,就是大量的书籍了。

记者:听说沈老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著作都是在法学界有着很深的影响的。

陈先生:是的。沈教授自从80年代初到2005年的20多年时间里,一共编写出版了23部著作之多。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语,所以他可以准确地翻译和理解西方法律著作。这都使得他编写的书籍十分体现外国法的原意,可以说在中国法律界是少有的人才。他在国内的国际贸易法和商法上可以说是开创者和权威,他出版的很多关于这些领域的书籍目前来看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

记者:听说沈老先生在去世前不久,还在笔耕不辍,是吗?

陈先生:他在自己生病之前,一直都坚持写书。他每周仍然坚持到北京图书馆借阅原文书籍供自己写作参考之用。即使在他去世的时候,仍然有3篇著作没有写成。我想这一定是他的一份未了的心愿吧!

记者:感谢陈老先生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通过对您的采访,我们对沈老先生有了一个更深更全面地认识。也为我们这些晚辈们了解沈老先生的事迹提供了一个机会。所以,在此再次感谢对您的采访。

陈先生:不客气!

[编后语]将近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了。从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陈先生对沈老先生的友谊和了解,体会到了沈老先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点点滴滴。沈老先生作为一位法学学者,法学院的奠基人,他的与世长辞对我们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全院师生也对此深感悲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将继续遵循着沈老先生的足迹,发扬他的治学精神,学习他的为人精神,继续推动我校法学院和法学教育的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