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研工部供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我校与怀柔区北房镇大周各庄村共建劳动教育基地,以全方位育人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建设新路径,不断提升学生劳动情感、劳动品德、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以劳动教育锻造时代新人。国庆期间我校组织本研师生代表共40人前往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首场实践活动。
大周各庄村是怀柔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下车,同学们就被干净有序的街道所吸引,发出阵阵惊叹,纷纷记录下美丽的村庄景观。村书记柳彦国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大周各庄村的基本情况。大周各庄村是全镇首个实现无私搭乱建的村庄,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为了促进节本增收,提高土地流转率,大周各庄村发展集体经济,将土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建立草莓、西红柿、五彩花生、甜糯玉米、水果胡萝卜等多种蔬菜大棚,进行机械化生产。“衣食在周”绿色果蔬采摘园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本次劳动教育的活动场地。
柳彦国先后带同学们在草莓大棚和西红柿大棚学习,他从大棚建设、果蔬培育、智能监测到销售渠道做了详细的介绍,演示如何清除草莓培养中的杂草以及帮助番茄去除旁枝。随后同学们开始分组实操练习,刚开始劳作时,许多同学怯生生地不敢下手,怕把有用的枝干折断,影响西红柿的生长。柳书记在一旁耐心指导,教授怎么辨认侧枝,如何在不伤害西红柿花的前提下绕绳。掌握好诀窍后,同学们的速度明显地快了起来。同学们在辛勤的汗水与劳动的快乐中学习到了实用的农业技能,领会了劳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参与本次活动的40名师生代表,在观摩聆听中收获知识、在动手实践中丰富技能、在劳动锻炼中强健体魄。贸大学子走进“田间课堂”,学习农业知识,积累劳动经验,见证乡村发展,在实践这本“无字之书”中收获满满。
国际商学院刘浩说,通过本次在怀柔区北房镇的劳动教育基地活动,我在劳动中接受了一次教育,认识了新时代下新农村的崭新面貌,大周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借助科技的发展,建设的文明而美丽。我在这里学到了课堂之外的知识,懂得了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在未来我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把学习所得转化为奋进的实际行动,在社会中用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保险学院李梦雨说,作为第一批活动参与者,我们亲身实践了为西红柿整枝打叉的劳动活动。无论是大棚的闷热环境、反复蹲下起身的动作,还是易折脆弱的西红柿苗,仅仅几个小时的体验,我们就感受到农民劳作的不易与辛劳。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大学生真正走进村镇,走进田地,走进我国的乡村建设,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投身到祖国土地上去,投身到基层乡村建设中去!
政府管理学院梁慧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学习了劳动知识,对现代农业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受,而且动手实践,为西红柿苗“劈叉子”。大棚内闷热的环境和蹲着干活时的腰酸背痛让大家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实际劳动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新农业的魅力,同时深深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
外语学院徐黎明说,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我感受到了农业工作的艰辛,学到了农业知识,比如番茄苗的生长过程、种植方法等。种植农作物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事,现代农业更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方法,才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统计学院苏顺洁说,非常荣幸能够作为首批成员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手把手教授我们如何掐西红柿茬,再慢慢捋顺枝叶,使得酸甜多汁的西红柿能够快速成长。在此次劳动实践中,身体虽然疲惫但也很有获得感,我更加懂得去珍惜每一口食物,懂得只有不断坚持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收获,也真切体会到一个劳动者精神上的幸福感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