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2025-07-14)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规模稳中有增,彰显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两位嘉宾,一位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另一位是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以下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采访内容的节选。
央视财经评论: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6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三项指标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增速也呈现回升趋势。对此,屠院长您有何分析与看法?
屠新泉:6月份我国外贸整体表现十分亮眼,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2%,在历史同期中处于第二高位,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2.3%,实现了进出口的全面回升。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显示出我国外贸的恢复动能与结构韧性。实际上,在整个第二季度,我国外贸发展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尤其是自4月份起,美国发起新一轮贸易限制措施,中美之间关税持续上调,导致双边贸易摩擦加剧,外贸企业短期内承压明显。然而,5月份中美双方在日内瓦达成初步贸易协议,有效缓和了紧张局势,稳定了市场预期,也为企业营造了相对可预期的经营环境。政策环境趋于稳定后,我国外贸企业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出口和进口的同步增长。这一轮回升也再次证明,只要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我国企业具备足够的韧性与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挑战,持续推动外贸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全球贸易政策频繁调整、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我国进口仍保持增长。这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完整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健支撑作用和强大内生动力。
央视财经评论:刚才我们特别提到了民营企业。屠院长,您如何看待当前民营企业在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攀高向新、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
屠新泉:正如赵院长刚才提到的,当前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整体表现十分突出,多个关键产业板块均实现了显著突破。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民营企业已具备较为深厚的技术基础,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相较于对规模和全产业链覆盖的追求,民营企业更注重“专精特新”发展路径,聚焦于细分领域,深耕专业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在焊接设备等细分领域,虽然市场体量有限,但部分民营企业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已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这种在细分环节实现突破、在全球市场赢得话语权的能力,正是当前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明体现。
另外,民营企业在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衔接方面同样展现出突出的优势。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相对灵活,对市场变化具备极强的敏感度和响应能力。在当前政策环境和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对产品需求更新加快的趋势下,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能够迅速识别市场趋势,并将掌握的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面向新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正是由于其体量适中、定位精准,许多民营企业得以聚焦于一些需求规模不大但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细分市场,提供契合度高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因此,民营企业在具备坚实技术基础的同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技术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附原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5/07/14/VIDEBvSfSFZ9wy0Qei2NJKD7250714.shtml?spm=C52448022284.Pzpe9Ja39w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