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箐箐校园

古道青春,精神永存:“2016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01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陈雨霏 摄影 杨智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弦歌不辍永续薪火。12114:3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在宁远楼三层报告厅举行。

会场

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有近三千名贸大学子参与其中,组成三百多支实践团队,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欧、美、亚、非等地区。此次分享会上,共有14支优秀实践团队进行了成果展示及经验分享。

现场观众

“秦地献暖小分队”立足于“秦地献暖,助力未来”的主题,探寻留守儿童机构,助力榆林精准扶贫,坚定留守儿童对未来的信念;以“关心乡村教师,关爱留守儿童”为目标,“朝花夕雨”团队则进行了一系列支教、调研和家访,并在现场呼吁所有听众积极参与到公益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和科研调查中去。

与关照人情、诉说冷暖的感性相反,一些队伍深入公司或工厂内部,以严谨细致的理性思维挖掘其经济状况。“彩云之南”团队深入小微企业调研投资融资状况,多方面进行沟通和观察,最终展示出三家规模大小各不相同的公司的调研状况。“黑土心声”团队进行了“以物流枢纽为起点的黑俄跨境电商发展机遇”的社会实践,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广和拓展两国贸易范围;而“云南实践调研团”则走进勐腊,进行了小微企业样本的数据采集。

实践团队进行情景还原

同时,在“寻找精神”主题下,多个小组对中国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及贸大文化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探索。“彩云丝路”团队前往考察贝叶文化,设计文创产品以拓展和宣传民族文化,并弥补贝叶文化文献典籍及电子资料的缺失;“必有我师”团队将闽南布袋戏解构重塑,将厦门、泉州传统丝路元素与新媒体结合,打造出传统布袋木偶戏文创产品,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大背景,将优秀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作为时间跨度和地域跨度最大的团队之一,“校友总会东南队”以校友访谈录的形式寻访优秀校友,与师兄师姐分享了他们求学经历和工作经验,为贸大65周年校庆献礼。

优秀实践团队进行成果展示

据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实现了“一带一路”社会实践的全国、北京市和我校的三级合一品牌模式,引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助力。

如“必有我师”团队所说,前期准备充分、执行力及效率高是各团队获得优秀成果的关键;“秦地献暖小分队”的成员们则体会到“找到创新点和突破口,打破僵化的传统思维”是使其实践项目脱颖而出的前提。各团队的成果展示为现场学生们的假期实践做出了充分的指引和铺垫。

本次活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团委实践部主办。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