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万宏洁 摄影 白欣弋)11月28日19:00,在宁远三层国际会议厅,由外语学院学生会主办的“左耳听见你的青春”饶雪漫专题讲座举行。
青春:一种命中注定的缘
“青春文学”是饶雪漫作品的代名词。她笔下,少男少女青涩痛楚的情愫,吸引着、触动着读者。对于二十余年的“青春文学”创作历程,饶雪漫感慨道:“是‘青春文学’选择了我。”通过写“青春文学”,她有机会认识了许多青少年。在这些青少年的面前,她“被动”成为心理学家,了解他们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发现“他们是我最喜欢的那个群体”。

活动现场
疼痛:一份青春难免的伤
“青春伤痛”是饶雪漫小说的感情符号。读者总能在她的作品中找到“痛”的印记——分分合合,聚少离多。关于“疼痛”的青春,她说:“迷茫当中都会有点痛;痛过才会长大”。青春,唯有在疼痛中才会逐渐成形,走向成熟。“当你摔倒的时候,如果自己爬不起来,就不会有向前的机会。”摔倒,是痛的,但困厄,只能由自己来克服。
饶雪漫并不赞成她的小说是“青春疼痛小说”,而更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青春解痛小说”。她希望,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能让读者在不断地比较中,更多发现自己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将心中的疼缓和,让心中的痛释然。

饶雪漫
犯错:一条成长必走的路
“年轻的时候可能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她用轻柔的声音讲道,“大部分的错,总有一天会被原谅”。 在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愧疚,饶雪漫曾责怪过自己:“饶雪漫你在写什么玩意儿,你有没有去触摸到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东西”,也几近放弃创作小说,但最终她依旧继续完成写作。她告慰在场学生:“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想的就是‘怎样完成一场青春时犯错的救赎’”;每一个人,就是在犯错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把“今天这个我活得更漂亮”。
学生提问
文学:一簇渴望春天的花
现场,有学生问道:“现在的文学作品,很多都被商业化了。您觉得这与纯粹的写作相冲突吗?”针对学生的提问,她说明了当下的文学状况:杂志总是很少有人买,办杂志的也总是赚不到钱;很多新作者的作品都没有机会出现在市面上。
饶雪漫运作出版公司5年,一直亏本。写书赚得的钱,也几乎赔尽。但她已下定决心,继续投入杂志出版,将这个“亏本买卖”做下去,因为她知道“中国是需要文学的”。饶雪漫充满自信地说:“我一定都会等到出版的春天、文学的春天。”
饶雪漫签名售书
关于《左耳》
活动中,饶雪漫分享了拍摄电影《左耳》的心路历程。更换了26位编剧之后,她亲自执鞭,30000字的剧本,历时一年,反反复复修改。这对于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她领悟:“写小说你可以随心所欲,但写剧本你真的不可以。”
活动结束,记者对饶雪漫进行了专访。
奇文共欣赏,论文期摘瑕
记者:讲座中您说您会“等待文学的春天”,能给我们具体描绘一下这个“春天”是什么样子吗?
饶雪漫:就是只要有好的书出来,就有人去买,有人去看。还有很多人愿意在文学当中,去感受,得到很多的感知,或是很多的收获。我觉得大学生几乎都潜不下心来读书,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阅读带给大家的快感已渐渐被磨灭掉了。我觉得应该有一两本好书横空出世,再次让大家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比如说,当初郭敬明韩寒出名,包括莫言老师得奖,都会让大家觉得,纯文学还是有很多可以去看的东西。我觉得,应该会等到那一天吧。
记者:十四岁到现在的文学历程,您的作品被追捧,也曾受争议,在这个过程中,您收获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饶雪漫:我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来改变我的作品,我想要给大家呈现的是好的作品。创作一定是自我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会考虑大家的感受,比如说社会责任,或者说一种社会引导。我不会给你做一些负面引导,比如说拜金。可能年龄越来越大,我会更多的去考虑一些更温暖的,更励志的,更向上的事。
任性而为,不慧甚矣
记者:《左耳》中吧啦对自己说:“你不坏,你只是个任性的孩子。”最近“任性”一词很火。您能解读一下“任性”二字吗?
饶雪漫:“任性”可能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吧啦有句台词:“活着太累了,我是活不长的。”这不是我们提倡的东西。你要知道,很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可能是生命的代价。小耳朵就和吧啦很不一样,她知道要爱自己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大家会非常喜欢吧啦,但是我不提倡大家成为吧啦。我是希望大家都像小耳朵一样——爱时有感坚强,走时干脆决裂。那样的女生,才可能拥有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