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保险学院供稿)11月21日下午,课程思政系列专题培训暨2024年惠园课程思政讲习活动第四期在博学楼506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办,保险学院承办,主题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本次活动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董志华副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巍副教授做专题讲授,保险学院副教授郭锐欣和郑豪做案例展示。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杨熙,保险学院党政领导及教师代表40余人参会。本次活动由保险学院党委书记高玲主持。
杨熙主任首先介绍了学校课程思政讲习活动开展情况和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情况,她表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强调了学校课程思政资源库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在现场展示了课程思政资源平台的功能和操作流程。该平台具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及动态、成果展示双重功能,目前已整合上线我校25门优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资源,并提供思政建设资源库、专业思政资源库、思政主题资源库和思政元素资源库四类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更为丰富、优质的资源支撑,赢得了与会教师们的热烈反响。
特邀嘉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董志华副教授以“教学思与行——《保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从教学困境、个人思考、行动落实、反思感悟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他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仁爱之心换位思考,明确“内容有料、过程有趣、思政有品”的教学目标,以此对应到知识、能力和价值三类课程目标,以便从学生中心出发规划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他也提到,在课程开展中应进行课情、学情、师情分析,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调查,强调在客观问卷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后主观性评价和建议。在教学设计中,打造“四维一体”内容体系,重构“三阶五步”教学过程,打磨“课程思政”内容方法,重塑“多元高阶”评价体系。其中,董老师提到课程思政开展的思路要注意反面警示优于正面引导,实践应用优于理论分析,案例分析优于条款解读,亲身体验优于名人故事。通过系统整合内容安排,自然融入方法设计,建立虚实结合的成效评价,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最终目标。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巍副教授以《世界古代神话概论》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路径。她强调了在人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课程思政的目标一定是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像盐溶于水一样,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强调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要注意的几个“度”,即准度、深度、新度、融合度和适度。最后强调,教师应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课程思政案例展示环节,保险学院郭锐欣副教授分享了她在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思考。她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性。郭老师以《保险学》课程片段为例展示教学方法,包括使用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保险学的概念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保险学院郑豪副教授分享了关于课程思政与行业发展结合的深刻见解,首先介绍了他所教授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海外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强调了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企业在海外运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认识和管理能力,以及如何将保险业务嵌入到这些风险管理策略中。在教学片段中以“国人国保”案例 ——尼日利亚绑架案为例,生动展示了案例讲解中融合思政元素的方式。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保险学院教师王艳提出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的问题,董志华老师对此表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考核杠杆来吸引和要求学生。保险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莹提出关于思政评价效果的问题,马巍老师表示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每年的成效来评估,学生的认知变化可以作为评估的一个维度。保险学院副院长何小伟提问关于课堂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尤其是在大班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董志华老师对此介绍了个人对大班和小班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最后,保险学院党委书记高玲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了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的重要性,并对学院未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期望,期待进一步通过院校两级联动,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开展有组织的顶层设计,指导教学实践。学院教师们通过特邀专家们的分析和展示,对如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设计,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从而提高育人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