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开放度更大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头版头条 2018-7-9)
在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三天连出两张“瘦身版”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显示出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力。
6月30日,在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炉两天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又发布了自贸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农业、采矿、文化和增值电信领域,试点更大力度的开放。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李玉梅、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两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比全国负面清单开放力度大,说明我国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取得了重要进展,体现出我国进一步开放的动力,对全国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自贸区版比全国版缩减3条
如果做一个纵向的对比,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延续了“越来越短”的特点,清单数量从95项大幅缩减至45项。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上海自贸区实施的第一张负面清单共有190项,2014版减少到了139项,2015版又减少到了122项,2017版则进一步减少到了95项。
如果做一个横向的对比,同样可以发现,2018版自贸区负面清单也短于全国负面清单:清单条目减少了3条。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领域,取消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
在核燃料及核辐射加工业领域,取消了“禁止投资放射性矿产冶炼、加工,核燃料生产”;在文化娱乐领域,取消了“演出经纪机构须由中方控股”。
白明告诉记者,这说明我们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缩短的负面清单,体现出我们进一步开放的动力。他进一步分析说,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对此前的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例如在农业领域,将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外资股比由不超过49%放宽至不超过66%;将文艺表演团体由禁止投资放宽至中方控股。此外,在增值电信领域,将上海自贸区原有28.8平方公里区域试点的开放措施推广到所有自贸区。
李玉梅与白明持相同观点。她认为,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比全国负面清单开放力度大,这充分发挥了自贸区的“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方面继续先行先试,探索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全国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将极大激发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热情,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来华投资,预计吸收外商投资将显著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本土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能力,有效提升高质量产品和高水平服务的供给,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当前的国际经贸形势下,中国积极主动地开放国内市场,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无疑是在以实际行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李玉梅看来,我国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符合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趋势,是创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重要举措,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外商投资管理透明度、促进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需要,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的需要。我国推出新版负面清单,旨在进一步释放开放红利,发挥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市场竞争、倒逼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开放反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汽车、金融开放时间表已定
值得关注的是,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还列出了汽车、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给予相关行业一定的过渡期,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
在汽车方面,除专用车、新能源车外,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放宽至50%,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在金融方面,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等外资股比放宽至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白明表示,此次负面清单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个是市场准入,另一个是股本限制,“实际上,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不仅缩减了清单的条目数量,而且把未来继续缩短的一部分计划也提前披露出来了,就像有现货也有期货。”
他进一步分析称,我们是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而金融业发展质量还不高,银行业更多的是在吃利差,服务水平还很低,放开金融业准入之后,会引入外部竞争,未来比拼的是服务。无论是汽车业还是金融业,都在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国外优秀企业竞争。所以当前开放这些行业,充分使得优势互补,可以说正当其时。
那么,开放汽车、金融这些重点领域将对国内产生什么影响?对此,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首先,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世界主要的知名品牌在中国都设立了合资企业,所以未来即便是取消股比限制,他们设立独资企业的可能性并不会很大。因为汽车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不会因为一个政策变化就去迅速改变投资策略,其中的沉没成本会非常高,所以汽车企业的转向会非常审慎。
其次,对于金融业而言,本次明确开放时间表,也符合中国国情。随着行业不断细分,原来中国的金融业只有商业银行,后来出现了证券、基金、期货、寿险等不同细分行业。中资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成长起来,金融业的扩大开放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过程,对中资企业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压力,进而倒逼中资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中,还剩余45项特别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测绘、稀有金属勘查开采、印刷及新闻出版等领域。在白明看来,这些重要的自然垄断性行业及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涉及国家安全,需要由中方主导。李玉梅也认为,这些行业涉及国家安全,包括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关于外资准入的规定是趋于一致的。
负面清单关键在于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方位推进开放的同时,一些企业担心“大门开了小门未开”的隐性壁垒问题。对此,李玉梅表示,的确,许多外国投资者存在顾虑,担心中国一方面宣称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央政府也不断出台扩大外商投资的举措,但“大门开了小门未开”,甚至遇到“玻璃门”、“弹簧门”,导致扩大外商投资准入的措施和制度无法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如果负面清单缩减了,开放度提高了,而具体的外商投资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互相扯皮,将降低新版负面清单扩大开放推动利用外资的效应。”
在李玉梅看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实质是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透明化、法制化。首先,应该广泛宣传这一外资管理模式,使各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掌握负面清单的内容,熟悉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确立“法无禁止、限制即自由”、“发无授权不可为”的外资准入管理理念,形成各政府部门的合力,在外商投资审核、企业注册、工商税务登记、开业经营等方面提高便利化程度,消除各个政府部门来回推诿的现象,共同关心外资企业、呵护外商投资、站在外商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解决外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其次,以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契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加强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外资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促进公平竞争,不断提升我国外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改善外资营商环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负面清单的缩减,外资准入范围的扩大,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内资企业的担心会增多,甚至会害怕外资的竞争。内资企业应放弃恐惧心理,抓住外资扩大的机遇,加强与外资企业合作,虚心向外资企业学习,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知识、信息等外溢效应,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改进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寻求在竞争中高质量发展之路。
值此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国再次调整负面清单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增长的考量,更是基于借助扩大开放以深化改革的需要,进而重新凝聚改革开放的新动能。“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此次两份新版负面清单的调整,不仅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更显示了我国进一步接轨国际经济、融入全球化的信心。
原文链接:
http://www.cubn.com.cn/news3/news_detail.asp?id=3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