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金融时报》:(邱兆祥 安世友)深化金融开放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21日 编辑: 邱兆祥 安世友

深化金融开放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邱兆祥 安世友

(来源:《金融日报》 2019-01-21 第12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是我国实体企业“走出去”的源动力。在对外开放政策支持下,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迅速,我国实体经济参与国际市场合作成绩斐然,现已是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未来要继续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鼓励并帮助有优势、有条件的民族企业突破国内市场局限开展跨国经营,鼓励创新领域、高新技术等有代表性的实体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使其通过整合国际市场资源来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从而激发实体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活力,着力提升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附加价值。在以商品为载体的货物贸易坚实基础上,推动企业为载体的“走出去”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实体企业在海外高质量发展,使我国真正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公司”的实质性转变。

我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支持实体企业整体“走出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金融,可以说实体企业国际化经营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当前形势下,实体经济“走出去”的快速发展决定我国金融体系不能再封闭,而要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走出去”的配套同步。在巩固已有成果基础上,实现我国金融体系与世界金融体系的接轨、渗透、融合。在允许境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的同时,也要激励我国金融机构向外发展,使深化金融开放成为加速实体经济国际化经营发展的新引擎。深化金融开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贯彻落实。从发展的角度看,金融与实体经济“走出去”的节奏和布局要相配套,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实施兼并、收购等经营活动需要金融来搭建通道和桥梁,且金融同步“走出去”还可进一步发挥企业输血器和加速器的作用,进而提升实体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从安全的角度看,实体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营风险需要金融途径来化解,即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和对冲工具,为实体企业“走出去”成果提供安全保障。近些年来,我国金融开放不断深化,从“走出去”层面来看,现有境内外金融体系尚不能全方位支持海外实体企业发展。笔者认为,要统筹金融开放与实体企业“走出去”之间的关系,并切实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境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开放改革需要在市场、机构、产品和货币四个方面定向发力,强化我国金融跨境服务,从而有效支持实体企业“走出去”。

一是发展开放性资本市场,强化“走出去”企业的资本实力。我国国内金融市场长期由银行业主导,而银行所推行负债融资模式,不仅加重了实体经济负担,还推高了金融风险。各类企业负债高且资本短缺的运行现状,可以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来解决,同时,企业“走出去”以资本为载体更有效,而负债类金融工具对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局限性较大。因此,强化实体企业的资本实力,解决供给侧难题,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而要想进一步服务推动实体企业“走出去”,就需要构建开放性的资本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中,有助于促成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连接和畅通。在对外开放深化及“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的大环境下,选择通过直接金融渠道推动实体企业“走出去”,从而扩宽企业资本来源渠道,降低企业对外投资资本成本,扩大企业投资的覆盖面。

二是构建国际化金融机构,解决“走出去”企业金融水土不服问题。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发展速度较快,但能够适应当地市场环境的境外金融机构则相对较少。境外金融机构主要将国内传统金融服务延伸至海外,并未充分借鉴吸收金融发达国家的轻资本服务模式,也难以结合东道国当地的市场环境和服务需求来发展金融创新,也就是说,大多数金融机构虽然迈出“走出去”步伐,但并未成为真正的国际化金融机构。为此,我国构建的国际化金融机构要始终面向实体企业“走出去”需求,沿着实体企业国际化布局来落实金融机构网络布局,不应只局限于银行类机构“走出去”,还要鼓励和引导保险、证券、基金、投行、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跨境服务,因地制宜,促成种类多样的国际化金融机构与境外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三是熟练应用复杂的金融工具,服务提升“走出去”企业海外市场生存能力。我国海外金融机构不应只局限于固有的金融服务工具,在东道国尤其是金融发达国家市场中,要学会使用复杂的金融创新工具,如结构化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等,才能适应市场保持生命力。实体企业置身于国际市场环境,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更多的经营风险。如果我国海外金融机构仍然沿用自有金融工具,将难以应对新形势,这将导致海外金融机构与“走出去”企业不相兼容。前者只有掌握金融发达国家惯用的、相对复杂的金融工具,才能为后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也才能切实解决其融资及风险化解问题。

四是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走出去”企业资金流转创造便利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是解决我国境外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扩大人民币在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经济金融活动的使用范围,将会为“走出去”实体企业创造加速资金周转、化解汇率风险、减少外汇管理成本等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实体企业“走出去”也会推动和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只要实体企业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掌握交易合作主导权,就能将人民币资金不断引向海外,扩大海外人民币资金池,在海外形成人民币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全面优化“走出去”实体企业的海外经营金融环境。

附原文链接:

http://epaper.financialnews.com.cn/jrsb/html/2019-01/21/content_276336.htm?div=-1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