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光明日报》:“理论与方法:中国文学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27日 编辑: wxn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19-06-26

 

621日,“理论与方法:中国文学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学者及当代知名作家与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部分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并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的“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中心”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君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战略。本次会议服务于国家战略,将有力推进学界对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讨,在推动对外经贸大学人文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对外经贸大学发展规划处主任仇鸿伟指出,当今中国文学在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有必要建立和健全配套的学科体制,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在研讨会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和知名作家围绕“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程光炜认为,“中国文学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学世界化、历史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他以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学术经验为例,为致力于中国文学和文化传播的研究中心提供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建彬在发言时强调,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应避免短期效应。中国学界不应对国际传播有焦虑心态,而应从作品本身出发,提升中文写作的内功,这才是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应有之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在发言中指出译者的意识形态、诗学文化、立场观念等因素对作品译介有着重要影响。她强调,一个民族总有别的民族无法理解的文学作品,尽管此类文学作品无法有效传播,却不能因此忽略其文学价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邓如冰则以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访学的中国作家为例,从个案分析的微观视角,展示了中国作家访美的经历和感受,揭示了作家的异域体验所造成的创作之变,勾连了文学史内部的因素和细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刘江凯,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课题组成员、博士生吉云飞等也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国当代严肃文学、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情况。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认为,真实、准确、复杂、暧昧的文学书写才是真的文学。当我们面对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这一大问题时,如何将中国文学推广出去,这是海外交流中中国作家必须学会面对的问题。《延河》杂志社副主编弋舟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弱势地位仍未改变,鼓励创作者们建构属于本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文颖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译介语言的融洽性和匹配性;当代作家崔曼莉则认为个人世界与文学世界的合流,即心与手的合一才能催生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饶翔 通讯员赵静)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difang.gmw.cn/bj/2019-06/26/content_32950808.htm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