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北京日报》:(孙晓洁)国家政策经费支持 大学开科专业培养 联合国实习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发布时间: 2019年11月28日 编辑: 北京日报供稿

国家政策经费支持 大学开科专业培养

联合国实习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来源:《北京日报》2019-11-28

孙晓洁

 

   到国际组织实习,不仅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一条新道路,也是我国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每年都公开招收实习生。

 

在这里,有“高大上”的任务:直接参与制定真金白银的扶持项目、撰写与多边贸易相关的发言稿,也有“接地气儿”的工作:翻译文件、撰写新闻稿、整理会议记录等。此外,还能与各国代表对谈,更有机会与平日难得一见的高级官员“同框”。

政策:设立奖学金、鼓励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习。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尤为迫切。其中,到国际组织实习是成长为全球治理人才的特色途径之一。2016年11月,在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首次提出,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然而,到国际组织实习,不仅路途遥远,路费、住宿和生活开销等花费也比较昂贵,还要闯过语言关,适应多元文化,熟悉国际组织运行规则,并具备专业技能,挑战高难度大,令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去年10月,国家留学基金委新规《国际组织实习项目选派管理办法》出台,明确重点资助大学生、在职人员等到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实习。对于申请成功者,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和艰苦地区补贴,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等,资助期限为3到12个月。

行动:高校开设新专业 培养国际组织专门人才

高校是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大经费资助、教育教学、升学就业等政策支持力度,以支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近些年,多所在京大学在这方面都有创新之举。

从2008年起,北京大学相继设立“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本科项目等,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实习生推荐机制。从2017年至今,已有171人(次)获得了国际实习机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本科培养层次上开设“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及三语项目,还先后增设“全球治理”二级学科,设置“国际组织研究”方向,提升研究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学术基础和综合实力。该校还为学生去国际组织实习提供诸多便利:对于因出国交流、实习与实践等造成必须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学校免除其延期学费;在学业上,放宽出国学习、实习研究生的学分替换比例……目前,该校已有188人(次)前往各类国际组织进行实习交流。

揭秘:高大上工作背后 工作强度大到心里抹泪

那么,到国际组织实习,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到联合国实习,第一个惊喜是,有机会参与一些“高大上”的工作。大四那年,外交学院法律专业学生小璇走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南南合作组实习。组里正在做三个项目,分别与中国扶持肯尼亚的竹子产业、斐济的太阳能产业,以及帮助孟加拉地区开展灾害防治工作有关。当受邀参与时,她十分惊讶:“天啊!我怎么能做这么大的项目?”

顶着巨大的压力,小璇短时间内啃下大量资料,向同事请教,终于搭建出项目背景和实施框架。此后,她加班加点,完成起草项目书、翻译、专家讨论等工作,最终这三个项目的拨款涉及数百万美元。

一年前,北大学生黄雅丹飞往西非城市达喀尔,开始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西非办公室)实习,工作主要是参与创新与知识管理工作。第一个月,她需要联系该机构在24个国家办公室的项目负责人,介绍知识管理工作,并寻求支持和询问需求。几乎没和非洲人说过话的她,刚开始沟通很吃力,每次打电话都要全神贯注才能听懂,“只能一边在心里抹泪,一边不好意思地请求对方重复。”当时工作强度大,频率最高的时候每天连着要打三通各一小时的skype电话并整理成文字。一个月后,她终于实现非洲口音“无障碍”。

门槛高、付出多,回报也丰厚。那份实习,帮小璇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毕业之后,她前往荷兰莱顿大学主攻国际公法,研究方向就与联合国有关。而黄雅丹认为,最直接的收获是提升了工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上水平,开始学会以国际组织的视角看待全球和区域性问题。

实习故事:走入联合国拉美机构的中国实习生

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实习单位:国际贸易中心日内瓦总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拉美区域办公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孙晓洁的职业生涯有些独特,毕业前后,这位“95后”女孩开启了两段国际组织实习之旅,一边是岁月静好,一边是危机四伏。

今年年初,孙晓洁通过学校推荐,去往国际贸易中心(ITC)日内瓦总部实习,主要负责为ITC执行秘书长起草发言稿,以及为内阁成员准备出差所需背景资料。

这是一份“高大上”的实习,孙晓洁写的文书大多与自由贸易、多边贸易等话题有关,简练地道的英语、扎实的专业背景必不可少。工作之余,她经常去联合国总部各大机构拜会和走访,遇到各国政府代表,还会聊上几句。在日内瓦,所遇之人皆是世界各地关注时事政治的青年精英。

今年8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项目,孙晓洁又远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拉美区域办公室实习。这次她幸运地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金额足以支付食宿交通等开销。孙晓洁主要负责一个为期十年的“家庭农业”倡议项目。在这份工作中,她要总结拉美及加勒比海33国家庭农业发展现状,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可视化,展示给FAO政策官员及33国政府看,以便设计调整下一步发展指标。

来这里第二个月,孙晓洁就目睹了当地20年未遇的社会危机,其本质原因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前,因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智利模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这些见闻促使孙晓洁开始深度思考,“这说明,现有衡量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很好的反映贫富差距,我们需要重新考量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向以英语见长的孙晓洁还遇到了语言危机。当地,西班牙语是主要工作语言。为此,她开启疯狂补习模式,请西语老师,一周上3次一对一的课程,课后做大量练习,并自学另一本教材,就连上下班路上甚至午饭时间也在听西语磨耳朵。

孙晓洁本打算实习结束后读博,再返回国际组织工作。如今,她有了新想法,“我一不小心,成了联合国拉美地区的第一位中国实习生,这里的联合国机构几乎没有中国人,但中国企业和政府需要经常和当地的联合国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她准备争取留用,为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国际合作搭建桥梁。

附:原文链接:https://ie.bjd.com.cn/bjdWanbao/Html/20191127/0/331A0A6416A1ABCD_Phone.html?newsid=331A0A6416A1ABCD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