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商务新闻网(肖慧琳):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如何着力?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23日 编辑:

中国商务新闻网(肖慧琳):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如何着力?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2020-07-23)

校新闻网讯(国际发展合作学院供稿) 从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人力物力援助,到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中国政府主动提供抗疫物资与医疗技术,驰援世界其他各国,这无不显示出国际间合作的必要性,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可行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各国利责交织、休戚与共。当前,全球仍然处于疫情暴发蔓延阶段,形势复杂严峻,如何通过国际间协调合作取得抗疫战争的最终全面胜利,成为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是坚持原则,精准援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各国疫情形势、医疗卫生水平、物资条件、具体需求为依据,量体裁衣、同病异治,制定不同而有针对性的援助方案,精准援外,争取援助效果最大化。对受疫情冲击,经济恢复特别艰难的国家,在落实G20缓债倡议的基础上,考虑酌量减轻债务利息或者适当延长缓债期限。

二是实施适当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维护经济稳定。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毋庸置疑。疫情蔓延背景下,营商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营业就业陷入困境,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与对外投资;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风险,减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争取在经济上“稳定好自己,不拖累别人”,有能力时,“拉别人一把”,预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而引发全球经济动荡。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国际合作。以疫情为镜,反应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之薄弱、国际协调机制之欠缺。一方面,某些医疗发达的欧美国家在疫情初期对病毒不以为然,无视世卫组织的呼吁警告,国内防控防疫滞后;在疫情大爆发后又不断对别国进行政治抨击导致国际关系愈加僵化。另一方面,某些卫生体系薄弱、医疗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想开展国际合作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参差不齐的医疗水平揉杂着意识形态偏见,致使国际合作抗疫行动迟缓、困难重重,最终导致病毒快速蔓延。可见,促进国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优化重大传染病的国际协调合作机制才是有效遏制病毒、获取全球抗疫胜利的唯一正途。在充分发挥世卫组织的作用下,各国可共同构建公共卫生知识国际化网络平台,通过包括但不限于预防措施、应急手册、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公众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同时,建立全球应急仓库,设立跨市、跨省、跨国、跨区域的应急医疗点;在《国际卫生条例》的基础上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与信息传递机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四是加强抗疫的国际民间合作。据报道,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 “丝路一家亲”民间国际抗疫行动,与5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间抗疫国际合作,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根据全球化智库(CCG)的相关报告,中美民间抗疫力量贡献巨大,友谊城市在民间抗疫的国际合作中至关重要。因此,我国要积极发展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关系,以友城外交为纽带,积极培养中外民众的深情厚谊,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以民间带动政府,推动政府间消除政治隔阂、扩大共识、相互信任、共同进步,为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疫情面前无国界,加强民间抗疫的国际合作,万众一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各国更加深切认识到国际合作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须项”。全球合作抗疫的过程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践行和走向深入的过程,毕竟抗疫的最终胜利不取决于哪个国家胜利而是每一个国家胜利,是全人类的胜利。

 

(作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副院长、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秘书长 肖慧琳)

附原文链接:http://www.comnews.cn/article/international/202007/20200700057012.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