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电力报》:(董秀成)油企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快转型

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03日 编辑: lhh

油企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快转型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董秀成

(来源:《中国电力报》 2021-05-01 第7886期 记者 安栋平)

 

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将深度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革,油气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2021年能源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油气企业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如何处理好转型和发展的关系?高质量完成2021年预定工作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董秀成。

中国电力报: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完成这个目标您认为最困难的领域在哪方面?有何建议?

董秀成:在应对气候变化的“3060”目标驱动下,能源结构必须调整,这是全球趋势。对于我国来说,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尤其是降低煤炭比重是最近几年国家能源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此国家在过去一直采取了强化“双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的政策,实行硬考核、硬约束,将控制主体下放到地方政府,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煤炭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显现。另外在能源消费侧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未来发展趋势,这也是全球趋势。对于我国来说,需要推动能源终端消费电气化和电力来源结构调整,我国也持续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明显进展。因此,2021年依然延续了最近几年的政策,在能源结构调整、终端消费电气化等方面制定了目标,既考虑了长期“3060”目标,又考虑了现实境况,虽然有困难,但是只要努力便可以实现。我认为要提升电能占终端消费的比重,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增长和燃油车比重下降依然是重点和难点,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应加大政策力度,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的动力转型步伐。

中国电力报:在供应保障方面,2021年计划全国石油产量1.96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025亿立方米左右。目标达成难点在哪,您最关注哪方面?

董秀成:对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我国能源供应保障问题一直都是能源工作的核心,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和社会稳定问题,更是牵涉全球能源格局整体形势和趋势的大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在供应保障方面,上述目标实现应该没有问题。从总量来说,核心不是增加,而是控制,以便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对于石油和天然气,上述目标的实现应该有资源保障和产能保障,但是也应该重视未来的总量控制。我最关心的是总体上必须确保能源供应保障安全,关键是在强化控制总量的同时,高度关注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如电网灵活性保障问题,国家既要强化未来“3060”目标,也要高度重视能源保障,也就是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这也是国家能源工作在未来较长时期的难点。

中国电力报:在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工作方面,您最关注哪方面问题?

董秀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代表着未来,创新能力就是最核心的国际竞争力。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在过去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大型央企均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产品的研发,应该说效果比较好,也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但总体来说,整个能源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需要提升,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尤其是在自主创新能力和机制方面深化改革,在大量科技投资保障的基础上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符合市场化的、运行高效的、有创造力的创新体制和机制,资金投向应该向自主创新倾斜,着重解决“卡脖子”问题,避免低水平重复研发,避免浪费国家的宝贵科技资源。

中国电力报:能源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对于油气企业来说,还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难题,对此您有何建议?

董秀成:对于能源行业来说,当前和未来的主旋律就是“转型”。目前,大型国际油气公司均在加速转型,而且转型势头十分明显,措施也十分得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开拓新领域已经成为普遍做法。对于我国油气企业来说,面对国家“3060”目标的硬约束,面对时间的“倒逼机制”,真可谓“压力山大”,这是摆在每个油气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当然也面临发展机遇,关键是如何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对于油气企业来说,当前重点是尽快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和业务方向,改变传统思维和观念,“消极抵御”未来的大趋势绝对没有前途,转型已经没有回头路,快比慢好,早比晚强,顺势而为而不能逆势而动,未来生存在于转型快慢,未来发展也取决于转型能否成功,既要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新领域,比如利用现有的陆上油气田的土地、海岸滩涂、海上油气装备、炼化能力、加油(气)站、庞大的市场渠道、资金实力、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等企业资源开拓新材料、高端化工、风能、地热、加氢、充电和换电等产业,同时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当然也可以根据市场规则和资本运作等方式开拓其他新领域。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688559/app_key/e29b7b18c6af9db8cd457be1532329c0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