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2022-07-02)
董秀成
2022年上半年,注定不平凡,世事无常,全球政治经济经历全新的洗礼,尤其是俄乌冲突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地缘政治事件,由此导致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历史上最为严厉的制裁,尤其是能源制裁超出人们的想象,使得投资者对能源供应趋紧产生担忧甚至恐惧,进而让国家能源价格不断攀升。
根据媒体报道,在2022年上半年,美国西德萨斯中质油(WTI)均价为101.52美元/桶,比2020年上涨了39.30美元/桶,同比涨幅达到63.17%;布伦特原油(BRENT)均价为104.58美元/桶,比2020年上涨了39.35美元/桶,同比涨幅达到60.32%。
由此可见,2022年油价出现了暴涨局面,尽管期间也存在下降情况,但总体上呈现出剧烈震荡上行的局面,大有过山车之特征,令世界各国倍感压力,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加剧,并推动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严重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国际油价未来将如何演变?油价是涨还是跌?目前高油价状态是否持续下去?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油价预测,可是本人认为油价预测不亚于“瞎子算命”,而且经济学家也根本不具有算命之功能。
其实,所有问题梳理起来很容易,但是做出准确的判断却是很难,或者说,从历史实践上看,经济学家不是算命先生,任何油价预测模型都不可能考虑所有影响油价的变量因素,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油价预测几乎均不可能。
在本人看来,油价走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如下变化因素。
一、美欧俄能源博弈
俄乌冲突是冷战结束以来爆发的最大地缘政治事件之一,这场冲突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必将产生重大冲击和影响,而且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包括能源在内的广泛经济制裁极其深刻影响,势必从根本上重塑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能源贸易格局。
1.俄乌冲突扰乱全球能源秩序
从全球能源市场来看,这场剧烈冲突彻底扰乱了全球能源市场秩序,并将全球能源安全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能源安全问题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地步,因为即使是在冷战持续时期,前苏联与欧美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也未曾中断过。
在2022年上半年,国际石油价格基本处于脱离市场基本面而运行,其中由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溢价”现象十分明显。
俄乌冲突导致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持续进行能源博弈,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围绕制裁与反制裁进行苦斗,你来我往,此起彼伏,相互斗争,彼此打压,无辜的能源变成了彼此剧烈博弈的一种特殊“武器”。
在对俄实施制裁之初,西方国家可能对制裁效果过于乐观,比如国际能源署(IEA)曾经预测,由于西方实施对俄石油制裁,俄罗斯原油产量将会减少300万桶/日,这种分析和判断一度造成全球能源市场的恐慌情绪,国际油价攀升到历史性高位。
然而,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却骨感。
美欧编写的剧本并没有按照她们的设计而演绎,随着西方与俄罗斯能源博弈不断演变,俄罗斯并没有如西方所愿而畏缩、退却和失败,并没有缴械投降,反而是不断地采取措施实施反制裁,似乎是愈战愈勇。
由于对于俄罗斯来说,西方对其能源制裁效果确实难以如愿,因为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强大的反制实力,而西方国家也低估了俄罗斯的整体经济实力和面对制裁的强大承受了和韧性,所以从总体来说,能源制裁并没有对俄受到毁灭性的影响。
从西方与俄罗斯能源博弈的现实来看,目前西方的“如意算盘”没有实现,而俄罗斯似乎由被动到主动,可能暂时已经占据了上风。
在此情况下,国际能源署(IEA)最近表态,此前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预期可能有些过度悲观了,俄罗斯原油产量缩水可能没有原来预计的那么大。
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很难回归正常,但能源博弈还会持续,只要西方国家持续制裁和打压俄罗斯,那么这种发酵效用就不可能离开石油市场,国际油价就会随着双方的不断较量而保持持续涨跌、波动和震荡的状态。
2.美欧俄能源博弈愈演愈烈
自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迅速对俄罗斯做出快速反应,成为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各类制裁的“急先锋”和“领跑者”,试图通过制裁手段逼迫俄罗斯“缴械投降”。
为此,美国拜登政府对俄罗斯陆续出台一系列包括外交、政治、金融和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制裁措施,但是由于美国受到国内油价高涨和通货膨胀加剧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在对俄能源制裁方面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或谨慎,比如在实施能源制裁的起始时间上也不得不一拖再拖,表面上是为了与欧盟保持一致。
目前,欧洲尤其是欧盟,随着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问题已经变得十分敏感,已经逐渐演变成各国政治人物必须面对的政治、社会和民生关键议题,出于政治考虑,尤其是出于选举政治的考虑,各国领导人不得不设法解决这个棘手的、可能引起选民反感甚至是造反的话题。
俄乌冲突突如其来,确实有点令欧盟感到措手不及,但是这场冲突让这些国家看到了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进口而导致的被动,因此必然导致许多欧洲国家重新考虑其能源政策和对俄罗斯严重能源依赖的问题。
欧盟出于对俄罗斯能源进口过度依赖等原因,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没有保持同步,而是将制裁措施一拖再拖,尤其是针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制裁一直难产,并最终将石油制裁措施的实施期限推迟到2022年年底。
欧洲各国没有其他办法,设法消除或减少俄罗斯能源尤其是天然气进口的过度依赖,便自然成为欧洲某些国家的必然政策趋向,采取任何措施都将意味着必须在其他地区或领域争夺替代俄罗斯能源的其他能源资源,目标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从未来短、中期来看,欧盟可能会转向其他能源出口国,以逐渐弥补减少或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份额,这对于欧盟来说,将是能源市场格局改变过程中遭遇的一场“阵痛”,因为改变既有的市场格局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
比如,欧盟若改变能源进口渠道,那么意味着传统的能源基础设施,如油气管道、储备设施等被放弃,同时必然要求欧盟尽快解决管道、储存终端和油轮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瓶颈,而这确实需要自己和时间,人为增加了经济和成本压力。
最近几十年,欧盟一再标榜自己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袖,而且将天然气这种碳排放比较少、污染比较小的化石燃料作为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中间过渡能源,因此天然气在整个欧洲备受青睐。
目前,由于俄乌冲突导致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博弈,欧洲过分依赖从俄进口天然气变成了欧盟的硬伤,对欧洲人来说,可谓五味杂陈。
如果俄罗斯对欧盟停供天然气,那么对于欧盟来说很难承受,当然可以暂时放下气候主义的姿态,增加其他替代能源进口,比如增加煤炭和石油进口,可这些替代能源来自哪里?即使能够足额采购,那么也可能推高价格,代价还是相当沉重,何况让欧洲人在世界面前丢掉“气候变化引领者”的颜面。
面对当前的能源困局,原本那些视核能为“邪恶之物”而表示“弃核”的欧洲人不得不重新对核电产生了兴趣,并将其作为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的一种方式,在生存和发展之间做出选择,你只能选择生存,怎么还那么矫情地坚守对能源绿色转型信誓旦旦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欧洲的能源制裁,俄罗斯游刃有余,坚决采取反制措施,比如要求那些对俄罗斯“不友好”的欧洲国家必须以卢布来支付天然气进口,并且那些拒绝采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进口的国家断然停供天然气,出手可谓快准稳,没有半点含糊空间。
俄罗斯做事切实坚定,“打蛇打七寸”,针对欧洲在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进口这一硬伤上“撒盐”,比如对外宣称,由于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需要维修保养等,因此不得不减少对欧天然气出口量,这让整个欧洲面临困局,天然气短缺或断供的危机阴影迅速笼罩在欧洲的上空,人们忧心忡忡。
如果俄罗斯彻底向欧洲停供天然气,那么整个欧洲将陷入全面的能荒,气荒、油荒、煤荒、电荒等相继陆续出现,相关企业倒闭,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社会境况会变得凄惨无比,老百姓的日子真会不好过。
目前,来看美欧与俄罗斯能源博弈还在持续,但这需要考验三方的毅力,当然更是考验忍耐力和承受力,在本人看来,俄罗斯已经在博弈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和比较有利的地位,美欧很有可能在比较沮丧、尴尬的无奈之中逐渐缓解或放松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进而压制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上涨动力。
二、OPEC+机制
从市场供应能力来看,OPEC+对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和稳定至关重要。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于1960年,由石油资源国组成,目前共有13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布)、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利比亚、加蓬与委内瑞拉。
对于OPEC+机制来说,除了OPEC成员国外,这个机制还包括其他石油资源国,包括俄罗斯、墨西哥、马来西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文莱、阿曼、巴林、苏丹与南苏丹等10个国家。
OPEC成员国与上述非OPEC成员国建立OPEC+联盟机制,目标是通过各成员国联合起来,制定产量配额制度,通过调节石油产量来稳定国际石油价格。
从石油资源角度来看,OPEC+机制成员国在全球石油资源中占比巨大,石油储量占比接近全球的90%,石油产量占比接近60%,石油出口占比为66%,可见这个机制对于稳定国际石油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OPEC+现行减产协议将于2022年9月份到期,不过根据目前全球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形势,OPEC+在2022年6月召开会议,决定将9月份增产配额分配到7、8月来执行,因此原有减产协议将提前到8月结束,这也是OPEC+机制基于油价高涨的一种反应。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际油价暴跌,石油资源国遭受巨大损失。
到2020年5月,OPEC+召开会议,实施历史上石油产量最大下降幅度的配额协议,国际油价才开始逐步回升。
可以这样说,目前全球高油价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溢价”,OPEC+机制控制石油产量规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应该没有异议。
虽然OPEC+减产协议即将到期,但对于OPEC+来说,未来政策走向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是否增加产量配额以平抑国际高油价目前还无法确定。
对于OPEC+机制来说,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其成员国俄罗斯正在受到西方能源制裁,伊朗也在受到石油贸易制裁,委内瑞拉石油也不能自由出口,拥有剩余生产能力的国家不多,整体上剩余产能可能有限,再加上各成员国利益诉求不同,与西方关系有所差异,而且限产协议缺乏实际约束力等等。
在如此复杂背景下,预计OPEC+机制很难形成共识,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实施石油产量实质性增长的决策。
当然,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能源组织或俱乐部,OPEC+也曾表示,该组织原油产量政策还将视具体市场情况而定,言外之意就是在需要调整产量政策时,我们这个组织还是可以有所作为,但决定权不是来自外部压力,而是内部自主决策。
OPEC+或将维持谨慎增产政策,但必然密切关注地缘政治演变,尤其是俄乌冲突演变趋势如何,何时缓解?何时结束?欧美因俄乌冲突而对俄罗斯制裁力度如何?制裁效果如何?对全球能源市场供应能力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俄罗斯是否被迫减产?
如此等等,上述问题都需要OPEC+机制的认真观察和仔细判断。
从整体来判断,OPEC+机制个别产油国虽然还有剩余产能,但由于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而且主要产油国并不愿意随欧美意愿起舞,增产意愿相对偏低,因此OPEC+机制未来政策确实难以判断,估计会保持增产规模和节奏的谨慎性。
从产能提升角度看,当前OPEC+成员国活跃的钻机数偏低,制约该组织快速增产的能力,而后期是否快速增产主要依赖于其活跃钻机数量的回升。
目前,OPEC+机制的主要产油国如沙特、阿联酋和伊拉克等石油产量已经接近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因此超预期增产可能性比较低,维持当前增产节奏可能符合逻辑。
俄罗斯剩余产能有限,而且受欧美制裁,石油产量增长机会不大。
而那些本来市场份额较小的其他国家,石油增产能力不足,即使有所增产,但影响力也会十分有限。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石油产量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为此俄罗斯在OPEC+机制中的作用备受质疑,西方国家甚至希望俄罗斯被OPEC+机制踢出,进而削弱俄罗斯在国际能源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然而,沙特支持俄罗斯留在OPEC+机制的态度非常明确,表明这个美国传统盟友不顾美国的态度或反对而支持俄罗斯。
尤其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与欧洲持续给沙特施压,要求以沙特为首的OPEC+机制增加石油产量,以弥补俄罗斯受到制裁而可能导致石油产量的下降,但是沙特一直拒绝迎合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呼声而提高石油产量,并坚称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失衡,问题不在于石油供应短缺,而是在于地缘政治不稳定而造成的“溢价”。
不过,中东产油国对OPEC+机制是否调整产量政策,或者达成新的增产协议并没有将路堵死,但表示鉴于石油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目前达成新的协议还为时尚早,但是如果石油市场一旦有需求,OPEC+机制将决定提高石油产量。
三、全球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市场供,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对于各国中央银行来说,其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运用各种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大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和基准利率。
自2021年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央行)的本轮货币政策调整由货币扩张逐步转向货币收缩,并开启了“加息潮”。
由于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具有重大的市场引导性,因此全球近30家央行也紧随美联储加息政策而纷纷采取加息政策,其中拉美国家央行是此轮加息的主力君,韩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央行也采取加息措施,巴西和俄罗斯央行全年分别累计加息了7次和6次。
自2022年起,由于全球经济的风向因高通胀而发生了逆转,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迎来了集中大幅度加息的周期。
2022年6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0.75%-1.00%调整到1.50%-1.75%。
这是美联储加息幅度之大,是自1994年11月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也是27年以来首度一次加息75个基点,可以说创造了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历史记录,也说明美国为了治愈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这一顽症而下的一剂“猛药”。
在此背景下,欧洲国家如欧元区和英国也在加息,部分新兴经济体也跟随美欧加息的步伐而加息,这意味着全球货币流动性正在收缩,必然导致经济运行和商业融资的成本上升,金融家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上升。
从全球经济发展情况看,美国加快收缩货币政策对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如果某些国家处理不当,有可能陷入金融危机,势必被美国“剪羊毛”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美联储加息推升了美元指数,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了,在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资金会借机抛售资产加速资金外流,引发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币被动贬值,带动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膨胀,引起连锁反应。
由于石油价格目前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升值,意味着抑制石油价格上涨,或驱动石油价格回落,这是国际石油市场基本规律之一。
除了加息外,各国也在加速缩表,这意味着全球货币已经进入到紧缩期。
对于能源等大宗商品来说,这将大大减少用于投资及投机的资金,从而令大宗商品价格从高位回落。
根据趋势预判,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整个2022年都会持续保持收缩政策,还会继续多次加息,继续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进而冲击全球货币的流动性,这肯定有助于抑制油价上涨动力,甚至可能会打压油价,促使油价下降。
四、全球经济形势
自从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就抑制持续低迷,经济活动由于疫情防控严重受阻,国际贸易活动大大减少,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悲观。
在疫情肆虐之际,国际油价曾经一度暴跌,个别时段的油价曾经出现过“负油价”情景,进而引发全球能源界尤其是油气业的极度恐慌。
目前来看,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压力不减和美国夏季出行高峰可能为高油价带来较强的支撑力量,尤其是市场普遍担忧俄乌冲突带来的制裁与反制裁效应可能持续发酵,一旦俄罗斯中断对欧洲油气供应,那么油价上涨变得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地缘政治对国际油价影响固然重要,但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因为经济增长与油价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拉动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大,油价上涨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如果不考虑地缘政治的因素,而是单独来考虑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那么得出的结论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目前,由于美联储表示将持续加息,其他主要经济体也紧随其后调整货币政策,全球货币流动性受到约束,尤其是经济运行的资金成本上升,企业融资可能更加困难,因此已经导致市场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可能减少的担忧。
本来全球性新冠疫情暴发并持续蔓延已经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世界经济正处于缓慢走出疫情困扰,逐步进入经济复苏阶段,这本来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预期,也是各国经济学家们普遍认同的结论。
然而,俄乌冲突颠覆了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由于对俄实施能源制裁而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能源危机,大大地推高了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并加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直到目前,俄乌冲突陷入僵局,没有人可以断定,这场冲突何时结束,如何结束,影响如何,谁赢谁输,但是可以肯定,地缘政治突变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正在削弱商业信心和投资动力,并在茫然中进一步削弱全球短期经济增长前景,悲观情绪开始在全世界弥漫,尤其是对欧洲和美国未来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甚至进入“滞胀”状态的可能性表示担心,资本市场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和市场信心遭受重创。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几个最不发达国家,在高水平的债务困境中面临增长前景停滞和可持续发展风险不断上升的问题。
经济增长趋势大幅度放缓,主要还是与全球经济通货膨胀有关。
根据相关数据预判,2022年全球通胀率将高达6.7%,远远超过2010年到2020年十年里的平均水平,通货膨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在这场全球通货膨胀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首要责任在于这个极其不负责任的全球大国。
众所周知,早在疫情刚爆发时,美国通货膨胀苗头就已经显现,但是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增速下滑问题,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选择货币“放水”,采取“大水漫灌”措施,实行所谓的“无限量货币宽松”政策,这是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2022年6月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将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由4.5%下调至3%,其中美国经济增长2.5%,欧元区经济增长2.6%,中国经济增长4.5%,都比此前预测增速做了较大的下调。
对于2023年,该报告预测美国经济将放缓至1.2%,欧元区将放缓至1.6%,显然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根据《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联合国对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做出预测,2022年美国GDP将增长2.6%,而欧盟也将增长2.7%。
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供需平衡表来看,2022年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同比增长565万桶/日,二季度石油需求同比增长339万桶/日;三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同比增长238万桶/日,而四季度则同比增长117万桶/日,需求增速逐步放缓。
如果美国和欧洲经济持续下滑,或陷入衰退,甚至进入滞胀,那么国际油价可能再次陷入新一轮的下降周期,但下跌幅度直接与经济状态如何密切相关。
目前,全球各国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判断出现分歧,部分人认为不会出现大问题,全球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迷,逐步复苏;当然还有部分人认为,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很有可能陷入崩盘状态,美国和欧洲经济将出现衰退,甚至出现滞胀。
本人绝对不愿意全球经济出现崩盘,但是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或滞胀,那么可以预见国际油价会出现暴跌现象,届时人们关注的不是高油价,而是关注如何让油价回升到正常状态,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全球经济走势,这是判断油价变化的重要因素。
五、其他因素
除了必须关注以上四个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外,我们还应该密切关注如下几个直接影响油价变化趋势的因素。
一是伊朗核问题。如果美国与伊朗之间达成妥协,签署新的伊核协议,那么意味着伊朗可以正常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该国石油产量将快速增加,进而在供应断为油价回落提供动力支持,而本人预判,上述协议很有可能达成,当然需要两国继续谈判。
二是美国放松对委内瑞拉石油制裁问题。预计美国出于稳定国际油价、抑制通货膨胀、为欧盟寻找石油资源等多重因素考虑,很有可能逐步放松对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制裁限制,这样为国际石油市场增加产量份额提供条件。
三是能源地缘政治问题。如果中东政治局势动荡,比如也门战乱、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伊朗与沙特矛盾加剧、中亚地区出现政治动荡等等问题,那么国际油价将出现波动或震荡状态,但可能具有暂时性波动特征。
四是季节问题。夏季是飓风多发的季节,2021年墨西哥湾的飓风造成了90%以上该地炼油能力的关停,一旦再次出现灾害性天气,不排除短时间内油价冲高。
五是库存和储备问题。美国石油库存数据会直接影响油价变化,同时国际能源署或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释放也会影响国际油价,需要观察。
六、油价趋势研判
目前,全球主要分析机构仍然在不断上调国际油价的预期,不管这些机构出于何种目的,或者出于第三方的公正性,但是可以看到,所谓这些权威机构总体上对国际油价持看多意见,是否真正做多,公众也难以知晓。
本人预计,迫于自身承受的能源安全巨大压力,西方国家很有可能会改变能源制裁政策,比如近期西方七国集团峰会达成允许俄罗斯出口油气,但必须按照西方设置的最高限价进行买卖,表面上延续油气制裁,本质上是放松制裁。
随着西方国家在未来,或者在2022年下半年有可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俄罗斯不但不会减少油气产量,而且很有可能增加产量,这样就会大大缓解国际油气市场的供应压力,进而令油气价格止跌回稳或逐步下跌。
综合来看,不排除美国继续加大力量出台打压油价的政策,这将有助于原油回归市场供求基本面,也就是油价应该下降。
目前,时间即将进入2022年第三季度,一般来说,第三季度为原油消费旺季,预计国际油价可能还会保持较高位运行,但进入第四季度以后,国际油价或有望回落。
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平均水平会明显低于上半年平均水平,而且2023年将明显低于2022年。
在2022年下半年,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价格可能回落到90美元/桶以下,而布伦特(BRENT)价格可能回落到100美元/桶以下,但是一旦出现某些突发性的重大地缘政治事件,那么国际油价不排除冲高到130美元/桶以上,但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附:原文链接
https://finance.sina.cn/futuremarket/qsyw/2022-07-02/detail-imizmscu9784195.d.html?from=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