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2022-07-19)
董秀成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水电表现不该也不会“水”
能源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可见其重要性巨大。
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始终伴随着能源发展和演变,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发展,各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客观上需要能源供应保障,因此能源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柱作用。
目前,中国全面推动能源革命,包括能源消费革命、能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并实施全方位对外能源合作战略,目标就是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最近几年来,中国能源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2021年曾经出现了“拉闸限电”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更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如何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已经成为政府2022年全年能源工作的重点任务。
前段时间,国家能源局组织到部分省市开展专题调研工作,重点关注能源安全保供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工作,而作为清洁能源种类的水力发电产业当然也是调研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2022年6月,国家能源局等相关能源管理部门组织召开了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重大水电、抽水蓄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由此可知,水力发电产业发展对于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长远意义。
一、中国水力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能源发展领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磅规划和政策,制定了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和规划体系,其中包括水力发电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最近十几年来,国家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其中重点推动电力体制和石油天然气体制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能源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对水力发电产业也制定了发展方向。
在过去10多年时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快速增长,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装机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力发电技术和产业体系,具备了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大约十几年前,中国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包括水力发电产业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很低,并伴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二氧化碳巨量排放等严重问题。
最近几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开发和利用规模不断提高,抑制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对于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水力发电产业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水力发电规模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发展情况良好。
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6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91亿千瓦,同比增长了5.6%,增速较2020年提升了2.2个百分点,其中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55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0.36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853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达到13401亿千瓦时。
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809万千瓦,其中新增水电装机2349万千瓦,较2020年多投产了1036万千瓦,创2014年以来年新增容量的新高。
电力投资10481亿元,其中水电投资988亿元,同比下降7.4%。
2.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14亿千瓦,其中9792万千瓦项目已经实施,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2022年,预计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核准规模将超过5000万千瓦,预计有一大批在建抽水蓄能电站部分机组投产发电,投产规模约为900万千瓦,至2022年年底,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500万千瓦。
中国抽水蓄能产业发展被纳入水电发展重点领域,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建设规模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化,业态发展更加具有创新性。
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在水电产业,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最高的双曲拱坝等一系列世界水电之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各种标杆和样板。
中国能够建设上述世界之最的水电站,需要拥有一系列尖端的工程技术作为支撑,比如高坝工程技术、高边坡稳定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长隧洞施工技术、泄洪消能技术以及高坝抗震技术等等,而中国在所有这些工程技术方面均已经迈入世界前列。
可以这样说,中国如今在水电技术水平方面,无论从建设规划和设计,还是施工建设和装备制造水平吗,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近年来,中国水电产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带路沿线国家之间国际合作的排头兵。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水电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新动力。
经过多年经营和发展,中国水电产业海外发展区域和国家范围越来越广泛,合作空间和领域越来越大,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水电工程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等三大领域,中国水电企业已经逐步占据业务的制高点,国际影响力和声誉不断提升。
在完整水电产业链整合能力方面,中国水电企业已经具备了先进的水电开发、运营管理、金融服务和资本运作等能力,完全拥有整合包括设计、施工、重大装备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能力。
二、中国水力发电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水电产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水电产业发展缺乏协调
在协调发展方面,中国水电产业面临水电开发项目的源网不同步或脱节、个别地区水电政策的执行力比较差、水电项目落地比较困难、国家电网企业与水电企业发电入网流程和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2.水电消纳成为发展瓶颈
自2013年以来,中国水电新增装机增速连续多年持续下降,2020年才重新呈现上升趋势。
2021年,受汛期主要流域降水偏少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水电发电量13401亿千瓦时,为近十年来年发电量第二高,但是同比降低了1.1%,为近十年来首次下降。
同年,中国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622小时,比2020年减少了203小时,为五年来首次下降。
中国2021年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7.9%,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弃水电量约为175亿千瓦时,较2020年减少了149亿千瓦时,但是弃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为解决严重弃水问题,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局曾专门出台了政策文件,目前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是各大水电企业对新建水电项目前景仍然心有余悸,导致最近几年水电投资急剧下降。
从未来水电建设区域看,主要集中在藏区和高海拔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交通运输困难,工程勘测施工难度大,输电距离长,建设和运营成本偏高,如果现有政策不能解决水电电价和消纳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水电项目投资的积极性。
3.对水电发展定位缺乏共识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之下,由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
由于中国能源结构长期形成以煤炭为发电主体的格局,煤电地位长期稳居首位,因此电力转型的关键就是“煤电要退出历史舞台”,而其他非化石能源发电将占据主体地位。
或许上述命题已经形成了所谓共识,但是如何实现这一共识,仍然存在巨大阻力,尤其是针对“退煤”问题上或如何实现“退煤”问题上,在中国还存在较大分歧,也很难在短期内达成统一意见。
根据中国电力行业长期形成的基本国情,目前能够满足电力负荷实际需要的主要还是煤电,煤炭发电已经形成了坚固的“堡垒”,任何其他电力来源都将受到这一现实的强大约束,水电也离不开这一“魔咒”。
水电产业可否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其核心因素仍然是国家如何制定煤电政策,如果煤电政策不能发生重大改变,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均要受到制约,这是客观事实。
三、中国水力发电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时间跨度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由达峰到中和的时间跨度,时间十分紧迫,任务非常繁重,挑战和难度之大,超出想象。
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推进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能源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再加上政府已经提出“双碳”战略目标,这为水力发电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1.为实现“双碳”目标,水力发电产业需要提速
当前,中国正在迈向“双碳”目标关键窗口期,如何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能源发展道路,解决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确保国民经济稳健运行,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2022年以来,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大幅波动上涨,为国家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安全方面带来诸多压力。
但是同时也为中国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会,能源转型“倒逼”动力机制已经初步显现,包括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为加速构建面向实现“双碳”目标的现代能源体系,寻求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发展多元化是基本路径,化石能源将逐步减少,而非化石能源将逐渐增加,其中当然离不开水力发电产业的发展。
从长期视角来看,国家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新型电力系统,这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国家能源电力运行安全稳定的长久之策。
面对俄乌冲突、中东和中亚等资源国地缘政治动荡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世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化石能源博弈更加明显,加快包括水力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由于能源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因此能源行业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作为绿色低碳发展先锋队的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力发电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力军。
2.水力资源丰富,可以支撑水电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是全球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但是目前水电装机开发利用率还不高,如果按照技术可开发发电量计算,水电资源大部分还没有开发。
根据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数据,中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6.9亿千瓦,可见水力发电仍然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在资源分布上看,中国水力资源分布西多东少,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力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最高,西南地区次之,然后是中部地区,而用电负荷集中的东部地区占比最低。
中国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干流,如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澜沧江、黄河、怒江、红水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十大流域,应该是未来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开发潜力巨大。
未来对东中部地区的水电开发利用则应当根据其水力资源情况,适度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合理开发剩余水能资源,逐渐从重开发转向开发、保护与管理并重。
3.抽水蓄能电站将是未来水电建设重点
抽水蓄能是目前水力发电全产业链中最绿色环保、技术最成熟、经济型最好的储能品类,但是建设周期长,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可能需要多年时间,预计未来在中国建设现代电力体系中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目前,因此国家已经将推动以抽水蓄能为主体的储能在新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写入到“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抽水蓄能建设作为水电发展的重要任务,抽水蓄能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传统应用场景基础上,水风光蓄一体化应用场景逐步打开,抽水蓄能在西南水电基地和西北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中储能作用凸显。
在各个城市周边,预计中小抽水蓄能电站、小微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应用更加广泛,多类型、多场景的抽水蓄能应用格局将逐步显现。
可以想象,未来中国抽水蓄能产业链的完整度将更加齐全,互动协调能力更加顺畅,配套能力会显著增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更加快捷,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将逐步增强,一批围绕抽水蓄能项目的特色旅游项目有可能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
在抽水蓄能产业技术创新方面,预计中国政府将会强力推动技术进步,重点推进工程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和标准体系完善等创新工作,推动抽水蓄能产业实现高质量跃升式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随着一大批建设条件优越的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数量将超过200个,已建和在建规模将跃升到上亿千瓦级,预计开发建设和服务范围将逐步实现对中国大陆区域的全覆盖,2025年装机容量可能达到6200万千瓦。
4.常规水力发电量将继续增长
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8亿千瓦左右。
2021年,中国已经实现“十四五”目标的93.42%,可以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水电发电装机容量目标可以超额完成。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水电产业将在能源转型和电力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电量继续增大,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
(董秀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附:原文链接
董秀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水电表现不该也不会“水”|水电_新浪财经_新浪网 (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