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华英才》:(周念利)中国数字贸易研究的先行者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31日 编辑: 采访部1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周念利:中国数字贸易研究的先行者 

来源:《中华英才》杂志2022年9月1日第17 记者 王玉君 高岚岚)

 

周念利教授在服贸会上发言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贸大),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学者,虽然她很年轻,但却是国内最早研究数字贸易的学者之一,而且是国家数字贸易专家工作组专家咨询组11位成员之一。她提交的研究报告曾多次被中央领导批示或采纳;她首次提出了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欧式模板”的概念;她的研究成果受到课题委托方部委的赞誉,多项课题获得以免予鉴定或优秀等级结项;她是目前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数字贸易相关论文最多和高被引学者之一;她所指导的研究生取得了国家奖学金等优异成绩。她就是贸大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念利女士。

专做数字贸易研究这一件事

周念利于1977年出生在湖北省安陆市,父亲是当地供销合作社职员,母亲是制药厂工人,她还有一个年长自己三岁的哥哥。虽家境普通,但父母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并时刻以身作则,勉励子女要勤奋学习,踏实做人。从小学到中学,周念利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擅长数学,是个典型“学霸”。1996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在父母和哥哥的建议下,周念利报考了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国际经济专业,并如愿以偿。

周念利在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求学十年。她在周茂荣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硕、博学业。周茂荣教授深厚的学术造诣、儒雅的学者风范深深影响着周念利,她决心要成为像导师那样的大学教授。博士毕业后,周念利顺利进入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工作。研究院为周念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很好平台。现任院长屠新泉教授学识渊博,亲切可敬,也是周念利事业发展的引路人。受屠新泉教授影响,周念利从2014年开始研究数字贸易,是国内最早研究数字贸易的学者之一,并始终坚持以数字贸易作为主攻方向。

周念利告诉记者,窄口径界定的“数字贸易”是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中将近一半是数字贸易。数字贸易是规则密集型的贸易形态,其发展受贸易规则影响很大。谁拥有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谁就能在数字贸易发展中占据优势。数字贸易内涵丰富,数字贸易规则不是零星简单的几条规则,而是包含一系列具体规则的规则群。周念利和团队在追踪研究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内容、特征和演进升级规律的过程中,提出了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和“欧式模板”的概念。“这些模板是对特定经济体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贸易治理理念和规则诉求的统称。比如‘美式模板’,是指能彰显美国意志,反映美国利益诉求的数字贸易规则的集合。” 

周念利认为,由于美欧尤其美国是数字贸易治理领域的先行者,对数字贸易规则的“美式模板”“欧式模板”进行研究,厘清美欧在出台这些规则背后的利益考量是什么,然后又是基于什么逻辑、依托什么路径来对外输出规则,对此展开研究对于中国参与数字贸易治理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当前数字贸易治理呈现出明显的大国博弈特征。2021年9月,周念利的撰文在新华社《参考清样》上刊发,预测美国会借壳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回归印太数字贸易治理。为在中美数字贸易治理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占据主动,周念利建议中国宜抢先申请加入DEPA。该观点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也促成了中国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申请加入DEPA。中国为什么要申请加入DEPA?周念利解释,“第一,务实对标和对接数字贸易领域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第二,提升我国在亚太乃至印太地区数字贸易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周念利围绕数字贸易发展与中美数字贸易治理博弈的关键及热点问题,包括数据跨境流动、算法贸易、数字服务税、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共撰写30多篇研究报告,其中多篇研究报告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的批示或采纳。

现在做贸易研究的学者几乎无人不谈数字贸易,但在2017年之前的情况完全不同。周念利开始研究数字贸易时,很多人还很抵触这个概念,认为是美国的“舶来品”,拒不接受。2017年后数字贸易研究才逐渐受到重视。“2014年到2017年期间数字贸易并没有这么受关注。这种时候,要能坐得住冷板凳。”正是坐了多年“冷板凳”,周念利团队具有前瞻性,能够把握时代趋势,尤其是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因而他们的研究选题能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多数人还不关注数字贸易的时候,我们在做数字贸易相关的定性研究;别人做定性研究时,我们已经进入到数字贸易相关的定量研究阶段。”近些年来,周念利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承担了中央网信办、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商务局等的横向委托课题,可谓研究硕果累累。

对于如何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周念利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第一,研究方向选择很关键,要选具有前瞻性和重要性的大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一旦方向确定之后要长期坚持,不要改变。第二,每篇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具体选题要精准。要小切口,向深挖。每篇报告的研究问题不要分散,问题与问题之间最好是层层递进关系。第三,要做调研,尤其是做对策类研究更要接地气,空谈是没有价值的。”“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对策类的政策研究比纯学术研究更难,因为这类研究是致力于要解决现实问题,哪怕看似是小问题,其背后往往会有若干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需要面对。”

有时候,周念利和团队要在线调研几百家企业,重点企业还要到实地面对面沟通调研。由于现实问题较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需锻炼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但周念利感觉这样的工作有意义。“我们通常会调研中国数字贸易相关企业遭遇的出口贸易壁垒,试图通过在国家层面对外缔结相关贸易协定或规则的方式,帮助企业降低壁垒。也会调研国内的营商环境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会整理分析后反馈给相关政府机构,致力于打造更适合数字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

周念利教授和她的学生们

周念利不仅研究成果丰硕,多项课题还以免予鉴定或优秀等级结项,受到课题委托方的赞誉。中央网信办于2019年和2020年两次致函贸大,表扬她“在支撑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相关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对于如何建立高度的信誉,周念利的体会是,“第一,对承接课题,首先要心存敬畏,宁缺毋滥。我做的课题虽然多,但主要聚焦于数字贸易领域,且我只注重从规则研究角度切入。第二,做课题研究时思考要全面且要勇于创新。创新可能体现在研究视角、研究论据或研究方法上。总而言之,相较于既有研究,研究内容一定要有新增量。第三,要注重换位思考。因为形势瞬息万变,课题进展过程中,委托方的工作内容可能也在变,这会导致课题研究的问题、侧重点或主要矛盾的转移,此时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委托方的角度,积极回应变化了的研究需求。第四,充分调研,相关判断和对策建议要有理有据。”

周念利认为,一个成熟的学者,需要三个方面的素质。第一,善于发现和选准研究问题的能力,第二,针对研究问题展开专业思辨的能力,第三,清晰规范的专业表达能力。基于高度的专业素养,周念利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经济学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是目前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数字贸易相关论文最多和高被引学者之一。

科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现实困难和挑战,周念利总会尽力解决。“对我来说,科研中遇到的困难之一是数据和调研资源的缺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决数据瓶颈,就是要有时刻准备着的头脑,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累积。调研资源的获取则需要积累广泛人脉。另一个困难是做前瞻性研究时通常会遇到的‘概念界定’问题。做规范学术论文的时候,针对新问题,新概念,首先要对这些关键的术语做出明确界定,才能通过同行评审。但对新概念界定往往并非易事,需要在研究初期花费精力进行梳理和提炼。”

压力来自于责任、使命

周念利所追求的成就感,不仅来自于科研,也来自于教学。她注重教学和人才培养,曾获得“研究生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排名全院前10%”奖励。“要对学生负责”,就是出于这个朴素的想法,周念利钻研授课方法,想方设法让课程讲授既有趣味又有深度。她在讲授“世界经济史”这门课程时,主要贯彻两个原则来让教学具有研究和探索性质:一是“史论”结合,尝试将经济史实和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二是“史量”结合,把经济史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在具体授课时,周念利尝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第一,选择针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中外对比和古今对照分析,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第二,对历史上已经形成定论的一些传统认知,尝试从另外的视角进行解读,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三,用经济学视角,对政治问题及文化问题进行经济学解读,培养学生在不疑的地方存疑的治学精神。”

指导研究生是周念利教学工作中重要部分。周念利不仅自己对科研事业全力投入,还为研究生提供从宏观到细微的指点,为学生迈向更宽广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基础。“我做的工作主要包括:第一,是帮学生找选题,选题要不大不小,不新不旧。学生每年九月份入校,十月份选定导师,基本十月份我就会给每个学生一个选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阅读,尽早进入研究和写作状态。第二,为学生做时间规划。如:针对硕士生,我会根据学生意愿分别作出深造导向和就业导向的两张时间计划表,帮助两类学生明确每个时间段的主要矛盾。第三,及时对接学生抓落实。每周坚持开组会,博士生和硕士生组会轮流进行。通过开组会,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并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第四,注重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让学生得到更好成长。” 

周念利尝试以自己的科研热情感染学生,“我得让我的团队成员,我的学生对数字贸易研究感兴趣,就像当初我受到我导师的影响一样,这也是一种传承。”周念利指导的硕士生论文先后共四次获得“学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的博士生曾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曾荣获“中国国家奖学金”,周念利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硕士生导师”和“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

作为数字贸易领域的专家,周念利为包括“国家数字贸易发展顶层设计”“服务贸易十四五发展规划”“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宗旨及倡议书”“上合组织数字贸易治理框架”“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方案建言献策。“对我来说,既是服务社会的契机,也是敦促自己学习的过程。更多的压力来自于责任使命。” 

周念利还接受诸多主流媒体包括央广网、新华网、《第一财经》《国际商报》等采访,对外宣讲中国贸易发展及治理理念。近年来积极参与每届北京服贸会,周念利坦言,“参与服贸会能让自己的观点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得以推广,同时也能听到别人的观点,这是很好的互动。另外每届服贸会都有新兴事物展出,可借此可以了解新技术发展以及对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新促进。”

由于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周念利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她曾多次获得商务部发展研究成果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获得对外经贸大学年度突出贡献奖、年度十佳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共产党员、科研标兵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能受到多方肯定,周念利坦诚分享了心得,“第一,要选准方向。埋头拉车的同时一定要抬头看路。方向选择很关键,兼具前瞻性、重要性的问题更值得投入精力。第二,要坚定执着,一旦选定了研究方向,就不要轻易改变,坚持下去定有收获。第三,要建设团队,单枪匹马独行天下的时代已结束,抱团作战会更有战斗力和持久力。第四,要做好反思,一项研究任务完成之后,要从多角度反思,能否以后做得更好。”

坚定深耕于数字贸易研究前沿,周念利在学术上不断进行突破性创新和探索研究。对于创新,她有哪些思考和见解?“佛教修炼悟道分顿悟和渐悟。顿悟是在某一时点突然豁然开朗,渐悟是经过长时间累积和思考然后有所收获。我理解,创新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认知会有个过程,创新不可能没有根基,一点一滴的思考积累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有突破。创新体现在点滴细节之处。我认为,顿悟可遇不可求,渐悟可努力为之,渐悟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我重视的。”

世界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作为高校智库学者,周念利任重而道远。对于国家交付的各种研究工作,她觉得既是挑战,也是自己服务于社会的契机。她专注于此,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努力回馈社会。

周念利和她的父母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