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CTV-2财经频道《央视财经评论》 2022-09-21)
这两日关于日本经济的两组数据引发了市场关注,一个是日本8月份剔除生鲜食品外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8%,这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高值。另一个数据是《日经新闻》援引经合组织(OECD)预测称,如果按1美元兑换140日元换算的话,日本今年名义GDP为3.9万亿美元,这将是自1992年以来日本GDP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为什么日本CPI创下31年来新高?日本名义GDP如果倒退回30年前,主要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CCTV-2财经频道《央视财经评论》栏目邀请了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教授江萍进行解读。
从当前汇率来看,日本名义GDP可能会缩水到30年前水平,对此,江萍表示,受疫情影响,日本产生成本推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本身GDP表现就不佳,再加上今年美联储多次加息,导致日元兑美元贬值,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日本名义GDP大幅缩水。
关于日本8月份CPI涨幅创下近31年来新高,江萍认为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尤其食品和能源,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食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导致日本进口成本增加,引发成本推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日本虽多年来受困于通缩“泥潭”,但这个通胀并不是日本梦寐以求的需求拉动型通胀。而且成本输入型通胀会推升日本民众生活成本,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日本经济复苏雪上加霜,甚至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江萍表示在通胀初期,日本央行是乐见其成,希望通过日元贬值来拉动出口。且随着日元贬值危害加大,日本央行依然不愿意加息,一方面是因为央行认为日本的输入型通胀是临时性的,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长期靠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如果加息会导致日本政府面临债务危机的可能。
“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日本政府选择资本流动自由和货币政策独立,放弃汇率的稳定性。江萍表示对于日本央行来说,其首要目标是经济复苏,所以即使面临日元大幅贬值,日本央行依然维持低利率,希望能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走出经济衰退,实现经济复苏。
附:视频新闻链接
http://tv.cctv.com/2022/09/21/VIDE38EyCBsmiqz4Et0uYNbR2209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