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高教研究》:(黄宝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觉性自信心自驱力

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16日 编辑: qxz

黄宝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觉性自信心自驱力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3年第6期)


    摘 要: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最重要的结合点、最主要的突破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历史自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增强自觉性、坚定自信心、提高自驱力,积极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大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人才资源储备、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走出一条坚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之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要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坚定自信心、提高自驱力,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一、进一步增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领域激烈竞争正在加速演进发展。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愈加明显,中西方竞争与博弈在更深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持续展开,亟需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角度,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觉性进行审视。

(一)加快各类高端人才培养步伐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霸权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推动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进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调整,完全由几个西方国家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挑战,加强人才储备,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已成为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现实考量和长远根基。提高各类人才培养速度是一个多元化、系统性的工作,涉及政策、教育模式、资源分配等诸多方面,我们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针对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发挥人才作用,提出化解文明冲突、推动文明进步,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和话语表达,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二)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近年来,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科技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如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高速列车、超级计算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同时,我国面临着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技术困境,一些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尤其在芯片研究制造等诸多方面缺乏相关科研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骨干人才,尚未形成前沿科技创新发展梯度性人才结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亟需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技术领域,聚焦科技创新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三)持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机制是影响人才竞相涌流的关键,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使人才集聚、评价、激励、使用等关键要素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切实解决激励保障不足、评价简单量化、一刀切等突出问题,加快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深层次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各类人才成长活力和动力。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健全完善长周期、全过程培养机制,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使人才培养的根系更加发达,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有力支撑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构建多元化和动态的评价体系,确保公正公平,重视潜力和创新,以及用评价结果驱动反馈和改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来。


二、进一步坚定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信心


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最重要的结合点、最主要的突破点,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提高自主培养质量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涵,不断坚定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自信心,把我国的人才竞争优势牢固建立在主要依靠自主培养的坚实基础上,把人才队伍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已具备雄厚的教育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人才队伍是在服务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同样要靠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力更生,勇毅前行。我国正规化、制度化、规模化发展高等教育起步于改革开放。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只有598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只有80多万人,年招生人数40多万人,高等院校数、在校生数、年招生数都非常小,毛入学率只有3%。1983年,在首都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胡乔木讲话题目就是“走独立自主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道路”,他指出,能不能独立自主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像博士、硕士这样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独立完整地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重大突破,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55.61万人,在学硕士生309.75万人。我国要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优势、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人才队伍累积的基础优势及国家事业发展急需各类人才的广阔舞台优势,坚定走好自主培养人才之路,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二)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已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强化国际视野,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外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教育对外开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促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世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在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坚定自信、开放包容,加快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充分借鉴世界上优秀大学的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治理经验,并与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有效结合,加快走好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之路。

(三)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已具备良好的支撑条件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鼓励探索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针对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严格限制前沿技术,我国高校要着眼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要将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一体化谋划,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同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与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的有机融合、双向提升。重视并不断加强将人才自主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紧密结合,避免“两张皮”,有效实现重大科研项目实施与人才自主培养同步推进、统筹考量。在完成重大科研成果产出的同时,实现高端人才的自主培养。积极推动实现高层次引进人才和自主培育人才均衡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奠定更可靠、更坚实的基石。


三、进一步强化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驱力


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够快速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有力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有效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要务,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是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战略使命。根据国家亟需和学校实际,不断提升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的站位与担当,适应国际化、复合型、宽口径、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需求,培养大批扎根祖国、放眼世界、刚毅坚卓、砥砺奋进的时代新人。深入实施“大思政”教育,构建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大格局。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通识教育,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是积极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学科建设是高校重要学术研究组织形式,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组织形式。每所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优势领域,为加强有组织科研、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条件。自主知识体系为全面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支撑与条件,自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助力加快提升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我国政府大力投入科研经费,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链,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注入了活力。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人才基础。从中国国情出发,聚焦中国问题,提出原创性的概念和理论,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自主知识体系与自主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向驱动与相互促进。

三是大力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认识高度,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持续提高办学育人质量和治理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为世界高等教育百花园贡献中国制度模式和运行体系。相较而言,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予以重视和特别加强。进一步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二级学院议事决策制度和运行机制,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优化改革。健全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完善智库治理模式和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有效激发人才活力动力,有效保证师生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利,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是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是影响高校方方面面的“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理念、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关乎激发和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力,关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持续稳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一是推进科研评价改革,落实好破“五唯”,破立并举,强化高质量科研成果导向,完善同行评价,引导科研评价回归学术初衷。二是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细化教师岗位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及发展目标,分类分级设置岗位聘任要求,实行差异化、个性化考核,有效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三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任务,高校广大干部队伍肩负使命、责任重大,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良好氛围。

五是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大学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也要胸怀世界;既要充分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也要勇于善于在世界上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要充分依托本校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既要勇于善于走出去,也要勇于善于请进来,立足新时代做足做强做活“外”字大文章,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探索教育国际化高水平实质性合作新路子。高校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重大现实问题,依托学校特色学科,重视和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重视和加强吸收世界优秀学生到我国进修、学习、攻读研究生学位。深化中外联合培养,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育教学环境。

【黄宝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6期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gPPvEJIKND31uQzCxFbFA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