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广电《第一眼》 2023-11-01)
第四届江北嘴新金融峰会召开 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改变 对重庆来说意味着什么?《重庆专访》对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听他分析重庆开放与发展的新机遇。
10月24日,第四届江北嘴新金融峰会在重庆举行,峰会以“新征程 新使命 新金融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建设改革创新的西部金融中心、促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重庆电视台记者 翁弋然:这一次江北嘴新金融峰会的主题,就是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您觉得西部金融中心建成之后,它会给重庆的这种开放发展的格局带来一些什么样新的机会?
屠新泉:实际上,最发达的地方都是金融中心,几乎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就金融产业的增值率都是最高的,当然像美国整个金融服务业占到美国GDP的将近20%。所以,它可以创造非常多的高收入的这种工作岗位,同时也会带动这些相应的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的产生。整体上来讲,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会带动你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重庆所处的位置,长江经济带也好,西部陆海新通道也好,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枢纽的位置,市场自然而然就会对你提出这样一个需求。我的商品都留到这儿了,我的人员都留到这儿了,你相应的金融服务就得跟上。
峰会期间,屠新泉院长受邀参加了主题为“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共享RCEP新机遇”的圆桌对话,与其他与会嘉宾一道,共同探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屠新泉:RCEP,应该说是近些年我们在经济外交当中取得的最大成果,我个人是这么评价的。从现在国际格局来讲,北美、欧洲、东亚已经形成了三个区域的价值链体系,那么在东亚价值链体系当中,中国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所以RCEP是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东亚地区的一个引领的位置。那么从重庆的角度来讲,我刚才讲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其实很重要的一个从国际的方向来讲,就是打通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以往我们跟东南亚之间的合作,其实很多是通过香港,或者说通过东部沿海。但是,现在我们也通过陆路的通道。尤其像中老铁路的通车,其实已经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一个示范效应。在这个过程当中,重庆也是在这个通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位置。RCEP是奠定了一个软性的基础设施,那么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奠定了一个硬性的基础设施。我觉得软硬之间的一个相互的结合,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把中国和RCEP地区通过这种产业链供应链的方式给它连接起来,实现一种双赢的结果。
重庆电视台记者 翁弋然:很多人之前认为在国际贸易当中,发达国家才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但现在可能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跟东盟国家、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表现是比较好的。
屠新泉:对,我们的贸易结构,贸易地理结构确实在近些年发生了很大的一个变化。总体的贸易比重仍然是发达国家占得更高一些。但从趋势来讲,其实是应该把重心更多地放在发展中国家。脱钩、断链确实现在是我们对外贸易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那么另外一方面来讲,脱钩、断链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比如从供给的角度来讲,那就是促使我们或者说是迫使我们加快自主创新的速度。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我们就会去寻找新的市场。一个是像RCEP这样的,我们在东亚地区进一步地巩固,像中东,像中亚,包括拉美、非洲,都是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不过现在西方国家的这种脱钩、断链,其实是加速了这种趋势的实现。
屠新泉长期致力于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在他看来,随着我国贸易地理结构的调整以及贸易运输方式的变化,中国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更多地参与到全球规则标准的制定,以及全球经贸治理中。
重庆电视台记者 翁弋然:其实,重庆在当初开行中欧班列的时候,就曾经探索过这种陆上的贸易规则,来尝试着打破以往国际贸易当中的这种海运规则。
屠新泉:确实是。因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是在航海大发现之后,确实是由一些海洋国家主导的。现在很多的这些国际贸易当中的所谓的术语,都是基于海运的。但确实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尤其是中欧班列的这种运行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这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别人是不会帮我们想的。美国、英国它们不会帮我们想铁路提单怎么去处理,只有靠我们自己。当然,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新的制度建设的需求。对于这种尤其是像陆路运输来讲,这种相对比较新的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来讲,是创造了一种很好的范例。未来,其它国家之间开展这种铁路国际贸易的时候,也可以去参考。那么,这其实也是中国提高我们全球治理话语权的一种方式。
重庆电视台记者 翁弋然: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当中提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对于这个比喻,您是怎么来理解的?
屠新泉:确实因为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是面向海洋的。尤其是在10年前,我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们向西开放、向内陆开放,变成了一个更重点的方向。所以,我们的中西部地区在向西开放当中,自然就走在了前面。东部沿海地区,原来是向海洋开放的方向是走在了前面,所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我觉得,重庆首先是抓住了物流这个关键点。一方面我们是向西开放,最早的中欧班列也是从重庆发出的。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向北、向南延伸,感觉形成了一个十字一样,重庆是在这个十字的中间。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趋势当中,我觉得重庆确实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可能是相当于前40年的上海。前40年,确实上海在我们的对外开放当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一个作用。那么,未来的几十年的时间,我觉得重庆可以发挥一个,相当于过去30年、40年,上海在对外开放当中发挥的作用。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贸易地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由过去的面向海洋、面向发达国家,逐步向内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给中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带来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2年,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达到3331亿元,较2013年增长1.7倍。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最初的仅一条线路,到如今形成了一张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的物流网络。预计到2027年,重庆与东盟国家进出口额将超过170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