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2023-11-23)
石家庄国际陆港最新消息显示,截至11月19日,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内陆港石家庄国际陆港今年已累计发行中欧班列553列,标箱56462个,货重58.43万吨,货值96.84亿元,同比增长32%。
从全国数据来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万列,发送货物142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7%、2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欧班列是我国外部经济资源输入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外贸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重要纽带,是助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载体,其已成为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生产效率角度讲,中欧班列让从中国出口的中间产品及时有效地进入海外工厂,在规定期间内得到再加工、再生产。”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南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出口的光伏组件、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到达欧洲市场后还会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当地进口商对工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而中欧班列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自2011年3月份至今,中欧班列已顺利运行十多年,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其货源地、货物种类、目的地均呈现出新特点。
货源地不断扩大,内陆城市的地位快速攀升。越来越多内陆城市开始利用中欧班列运输货物,京津冀地区、重庆等地的出货量较为可观。货物种类日益全面,高新技术产品在增多。多样化货源结构使得中欧班列能更好满足沿线国家的不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在海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目的地更加广泛,俄罗斯、中亚各国等市场重要性在上升。中欧班列目的地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欧洲大城市,如今基本形成了对亚欧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物流网络。
未来中欧班列的潜力将在何处进一步释放?余南平表示,在国内产业链持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各界应合力将中欧班列从简单的“通道经济”向“附加值经济”转变。例如,从西安出口的中间产品,途径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在当地进行至少一轮加工,之后再前往德国完成后续生产,让沿途市场都能从中获益。
徐飞彪认为,除继续丰富货源地、货物种类和拓展目的地外,中欧班列还可以从服务质量、产品技术含量入手,搭乘全球数字化、绿色化大趋势,为国产高新技术产品探寻海外机遇的同时吸引更多海外投资入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潮流当前,中欧班列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将数字化货物跟踪、智能物流管理和智能化仓储纳入系统,更好服务海内外进出口企业。此外,积极探索“人文班列”“旅游班列”也是未来选择之一,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深理解与沟通,为经贸往来奠定人文基础。
附:原文链接
http://www.zqrb.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23-11-23/A170066743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