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钱江晚报》:(赵永升) 建交一甲子,中法合作的未来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29日 编辑:

(来源:《钱江晚报》 2024-01-27)

整整60年前,1964年1月27日,在国际关系领域,发生了一件堪比原子弹爆炸的大事——

那天,北京与巴黎同时发布了建交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短短40余字的建交公报,字字千钧,意味着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

当时,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

60年来,无论各自国内形势如何变化,国际地缘关系如何转变,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的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法国是欧盟“领头羊”、G7成员国,又与中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在同新中国的交往史上,创下诸多第一——

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机制性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

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

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西方国家;

第一个同中国开辟直航航线的西方国家;

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

第一个同中国开展青年交流的西方大国。

时至今日,中法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

中法携手一甲子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潮新闻邀请专门研究法国的国际问题学者,助你回溯往昔中法友谊,展望未来中法合作。

独立自主,是中法建交的初心与源动力

通过对60年时间轴的梳理,我们也许能更好地理解中法关系为什么能成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互利共赢的典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府并没有立即在外交上承认我们。直到1959年戴高乐将军当选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才出现了破局的可能。”

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理事、四川外国语大学世界法语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滔告诉潮新闻记者,戴高乐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不跟随美英,积极发展自己的独立力量,力争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法国积极寻求改善对华关系。

但是,建交之路并不顺畅,最初几年内进展十分有限。

“由于中国坚决支持亚非拉人民独立运动,而法国当时正在对阿尔及利亚进行殖民战争,中国一时难以与法国建交,直到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障碍才消除。”游滔说,另一方面戴高乐不断试探“两个中国的可能性”,在遭到中国政府的断然拒绝后,经过几番商讨,中法双方才在建交问题上达成默契,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建交最初两年,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建交次月,中国艺术代表团就应邀访法,受到热烈欢迎。1964年9月,首届法国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使中国技术界人士第一次看到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1965年春,中国先后组织参加里昂博览会和巴黎博览会,向法国人民展现精美的中国艺术品。同年11月,法国又在中国举办了工业展览会,这对当时打破美西方对华技术封锁具有积极意义。

1973年9月,蓬皮杜总统到访中国,这是西欧大国中第一位应邀访华的国家元首。1974年底,北京与巴黎之间开通了直航航线。

从“老三样”到“新四样”,中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如果说1980年代以前的中法关系的关键词是“独立自主”,那么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中法关系关键词则更新为“相互理解”与“互利共赢”。

双方在经贸、科技、人文等众多领域合作突飞猛进,签订了大量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合作协议与协定。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作为发达国家佼佼者的法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法在这个时期的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更多的是向法国学习借鉴,彼时登陆的法国资本和技术有力助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游滔告诉潮新闻记者,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进入第二个十年后,随着中国工业产品与服务、科技研发与应用领域的迅猛发展,法方在越来越多领域开始向中国学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永升介绍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法合作主要是基于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技术的模式,后来逐渐扩大到基于数字和智慧技术、绿色环保和减排技术等新经济业态的模式,并且日益以后者为合作的主要方面。

“伴随着时代变迁,中法之间开展合作的产业领域也随之改变,由传统的‘老三样’,即核能、航空航天、高铁,逐渐切换到‘新四样’,即新能源和环保产品、数字经济、绿色和数字金融,以及面向亚洲、非洲等地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赵永升介绍道。

核能合作,是中法互利合作的典范。两国最初的合作结晶——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于1984年开工、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法国对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单向”合作;2007年,广东台山核电站项目签约,并于2019年投入商业运营,以中方为主、法方支持,成为中法“双向”合作典范;由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合作建设的英国欣克利角英格兰西部C核电项目,在2015年签约、2016年获英国政府批准,共同设计、共同建造,开启了中法在第三方合作建设核电站的先河。

未来,四大合作领域前景广阔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法国与中国同样面对着诸多全球性挑战。2019年中法在巴黎举行全球治理论坛,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共同探讨更加公平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中方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期待与包括法国在内的各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为联合国“五常”和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中法业已形成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这支撑中法关系的三大支柱。

未来的两国合作,带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更大。赵永升告诉记者,中法合作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经贸、绿色、数字和人文。

经贸:从1964年正式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由建交之前的年均3000万美元逐年递增,2023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789.36亿美元。无论在商品上还是在服务上,中法两国经贸合作一直保持良好势头。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历经七年35轮谈判,最终达成了一份平衡、高水平且互利互赢的协定,一旦重启,不仅能推动对法方和欧方处于困境企业的并购重组,以及为亟需资本注入的企业提供充裕的资本支持,而且能够为法方和欧方包括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在内的“新经济”提供足够的财政保障。

绿色:2015年中法两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标志性的《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正能量。在特朗普当政时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马克龙执政的法国扛起了世界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大旗。

在2021年昆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中法两国积极配合,为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进行了有力的协调,共同发挥了领导作用。

数字:在对数字资本加强监管方面,法国已推动欧盟先行一步,通过并公布了《数字市场法案》(DMA),但无论在数字化率还是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方面,或在跨境数字巨头世界排名等指标上,都比中国落后一大截。因此,中法在数字领域的合作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

人文:中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还同为世界级美食大国,中国人与法国人惺惺相惜,为两国在文化、教育和艺术等人文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国的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和中国的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极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景点,让两国游客在流连忘返中增进相互了解。

两国在建交40周年之际,不但分别在对方国家首都互设文化中心,还共同举办了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开启了中法人文交流的新常态。后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确立则成为中法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中法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2023年11月,中方宣布对法国短期来华人员实施15天免签政策,法方宣布中方有在法学习经历的硕士文凭持有者可获5年签证。今年1月5日,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期间拉开序幕。

今夏,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还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厚植友好民意基础,深化相互理解与相互欣赏,以绵绵不绝的人文动力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值得所有人期待。


附:原文链接

https://m.sohu.com/a/712617838_121627717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