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北京日报》:(贸大志愿者沈黎明)我为高峰论坛做贡献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18日 编辑:

我为高峰论坛做贡献

(来源:《北京日报》2017-5-17 5版 记者 张然)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圆满落幕。论坛成功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默默努力,他们或是在街头精心维护花坛,或是在电视台倾力传译,或是值守志愿岗位,随时待命……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当好东道主,为论坛做贡献。

志愿者 | 随时待命

会场里,掌声阵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正在举行。

会场外,志愿者沈黎明盯着医疗点同组医生手里的对讲机,神经紧绷,嘴里发干,他下意识地吞咽了一下。

只要对讲机一响,就说明会场里有需要急救的人员。沈黎明需要跟随医生、护士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会场,协助救治、转运患者。随时待命的状态,让这个22岁的年轻人感到紧张。

对讲机一直没响,沈黎明一刻也不敢放松,他的脑子里一遍一遍地过电影”——抬担架时要和搭档协调一致,否则患者会不舒服;转运车上的安全带千万不能系反了,否则耽误时间;最近的紧急出口,急救车、急救直升机的位置,一旦转运病人,千万不能撞了建筑撞了人……虽然每条转运路线都至少熟悉了20遍,还掐过秒表演练过,沈黎明还是有些忐忑,手心里全是汗。

与同龄人相比,沈黎明觉得自己与一带一路距离很近。

上高中时,沈黎明就疯狂迷上波斯文化,后来他考上对外经贸大学波斯语专业经贸方向,去年,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他如愿到伊朗留学一年。留学期间,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他有幸作为翻译,参与了财政部长的会晤。

伊朗之行,让沈黎明对一带一路的倡议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论坛选拔志愿者时,沈黎明第一时间报了名,他原本想发挥语言优势,做翻译类志愿者,没想到因种种原因,岗位调整,他最终成为医疗组志愿者。

起初,沈黎明心里有一点不舒服,明明可以靠实力,却要靠力气!但很快,他就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

演练时,医护人员的严谨认真让他震撼。医生们根据场地情况,设计最优运送患者路线,掐着秒表,一遍一遍地踏勘,计算着最快的转运速度。这对每一秒的争夺,让沈黎明读懂了这个岗位,虽然承担的工作不一样,但每一项工作都是重要的。他倾情投入,全力备战。有一次演练,为了早点到现场,沈黎明没有吃早饭。演练从早晨7点一直持续至中午12点半,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不咬着牙真有点跑不动了,但绝不能掉链子!沈黎明说。

论坛开幕式圆满结束,对讲机一直没有响,沈黎明暗暗舒了一口气,对于医疗组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ipad-bjrb.bjd.com.cn/BJD/Html/20170517/0/DE4B1948467C5E80_Phone.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