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今日中国》:(徐美玲)解码数据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28日 编辑: 雨晴

(来源:《今日中国》 2024-04-26)

中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5.3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12.7%,以不足全社会7%的就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8以上的GDP……2024年3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例行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在立法、创造、保护、运用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知识产权制度诞生于市场经济的技术发展,同时伴随着技术变革茁壮成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知识产权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市场监管研究院副秘书长徐美玲介绍:“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延展到数字化、智能化,数据知识产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2023年12月28日,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升哲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升哲”)收到了一份珍贵的元旦礼物。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点军分局桥边派出所发来感谢信,为升哲当月及时响应,辅助警方在2小时内找到失联病患,及时挽救生命的技术支持能力表示由衷感谢。而这只是升哲挽救的上千条生命之一。

北京费家村社区安防服务、西藏大昭寺消防改造、运用智能化安全保障体系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护航长江禁渔……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升哲提供的城市智能安全感知服务,已落地全国25个省份的160多个城市,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生活品质、千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等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升哲通过自研窄带物联网技术,更好地以创新与科技赋能千行百业。全球范围内,升哲客户遍及65个国家和地区,并持续助力柬埔寨、南非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升哲还在湖北宜昌、青海西宁等地先后建设算力中心,深度参与国家算力布局,树立全国新质生产力标杆。

这一切成绩都建立在升哲投身前沿科技的坚实基础之上。升哲CMO李佳锡介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布局,打造企业技术、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已拥有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当前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功能作用,积极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李佳锡对此十分期待,她表示,大数据技术是升哲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城市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化治理离不开海量数据。“在知识产权保护下,数据才能合理流动、充分运用,企业才能更深入地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用数字化应用和产业生态运营能力服务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举措。”

“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衡付广表示,“要发挥好专利制度的激励创新作用和专利本身的技术供给作用,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徐美玲同样十分关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在知识产权的制度逻辑中,创新与竞争共存、保护与传播并重,赋权与限权同在。”她强调,对知识产品赋予排他权的目的不仅在于激励和保护创新,更在于避免创新成果被“压箱底”,从而促进其惠及后续改进和整体社会福利,“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是这一制度目标实现的重要渠道”。

徐美玲表示,数据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并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海交通大学因在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过程中,以及创新产学研合作环境和模式方面表现亮眼,在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荣获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产学研工匠精神奖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9项奖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确定了10件专利转化运用典型案例,涉及新能源车用电池换热器、太阳能光伏技术、直接电离质谱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体现了专利转化运用的浙江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专利转化的有效路径和模式……

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专利产出和转化的主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目前,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已超过七成,数量超过300万件。《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1.3%,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

然而,当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说,为破解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两难”问题,培育更多依靠专利技术成长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24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赢得竞争优势,提升经济效益。

加快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

相比传统知识产权,数据知识产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数字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然而,在数字智能技术的加持下,知识产权的生产及传播成本越来越低。因此,徐美玲介绍,“新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也呼吁新的理论构建和规则设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规划,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供给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需求。”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要求:“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强调:“积极研究和参与数字领域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了北京、上海等17地作为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先遣队”,已接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超1.3万份,颁发证书超过7000张,申请主体企业占比90%以上。

在数字智能这一新赛道上,数据知识产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关涉国际竞争中新型贸易壁垒的应对,更关涉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以及促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人工智能+”战略以及“数据要素×”行动等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也关联中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

转“量”为“质”、因“新”而“应”、扩“开”接“高”——徐美玲对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及制度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她解释说:“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对知识产权已有规则造成了挑战,也同时带来了知识产权制度自我优化的机遇。中国一方面应该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也应该积极研究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现有知识产权规则‘或修’‘或改’‘或废’‘或补’,以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

此外,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又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徐美玲认为,中国应致力于推动知识产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多边合作,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

目前,全球的知识产权贸易,尤其是数据知识产权贸易仍然频繁,但相关的规则却呈现碎片化和阵营化的状态。“我们应当重视多边或者区域协定的参与,还要进一步深入比较研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巩固和完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并充分利用此平台,扩大合作项目规模和储备。”徐美玲说。

附: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jj_4978/202404/t20240426_800363960.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