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治理》2024年第15期2024-08-21 )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水平教育开放已具备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同时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肩负新的时代使命。“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走在高水平教育开放最前列,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作出贡献。
关键词:对外开放高水平教育开放“双一流”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决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鲜明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具有重大的昭示作用和指引意义。同时,《决定》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高水平教育开放已具备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精神,首批访问学者在中美建交前夕起程赴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成为我国教育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一步。40多年来,我国教育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积极地“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教育资源和办学治校经验,在学习中变革教育理念、在借鉴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合作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形成了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
教育对外开放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在不断推进和扩大的教育对外开放中,我国教育和世界教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了解更加全面理性,交流合作更加多元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中外留学与合作办学,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协同创新”。2019年12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对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2023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决议——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这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首个在欧美之外设立的全球性一类中心。我国教育不断走向世界并活跃在世界舞台,教育对外开放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教育对外开放已形成全面开放的崭新局面。截至2022年,我国已与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建设鲁班工坊、启动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深化中国—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长三角地区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北京市、上海市建设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示范区……各类教育开放高地建设不断提速。中外合作办学、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等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日益丰富。经过40多年来持续的、深入的、广泛的教育对外开放,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都显著提升,已经形成了新时代教育全面开放的崭新局面。
教育对外开放已成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高校越来越注重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不同类型高校、不同教育领域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广泛、深入、持续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相互了解、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既有效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认可度和声誉,也有效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自觉融入世界教育主流。比如,我国有关高校积极对接国际教育认证体系,如申请美国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IS)认证、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认证等,在商科教育办学理念、质量标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标准对接、成果共享、互动发展。2016年,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可以说,我国教育已与世界教育紧密联系、深度交融,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广度、深度都前所未有,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高水平教育开放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
根据党的二十大安排,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距今还有11年时间,时不我待。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水平教育开放既是全面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需求。中国正从容地、自信地从大国迈向强国,这一历史潮流波澜壮阔、不可阻挡,高水平教育开放有着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时代内涵、厚重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国际治理体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生历史性巨变,全球教育也正处于系统性重塑、格局性调整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整体性崛起、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重要教育大国行列,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建成教育强国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要以高水平教育开放促进我国教育系统性跃升、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26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2022年已达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6.3%,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高水平教育开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创新条件。
我国已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名成员国。2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过46年的改革攻坚、开放洗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依然响亮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为高水平教育开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也为加快高水平教育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走在高水平教育开放前列
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强国无一不具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高水平教育开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推进高水平开放中的重要载体、重要平台、重要阵地,同时也在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中实现更高质量、更具国际化、更具竞争力。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走在高水平教育开放前列,起到引领和表率作用。
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双一流”建设自启动起,就积极推进与世界优质教育资源高水平、实质性合作。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是方案提出的五项改革任务之一,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首轮“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建设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主动谋划、积极推动,在开展教学科研深度合作、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引进境外优质院校资源、加强理工农医等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牵头国际大科学工程、组建国际教育科研联盟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进展和长足的进步,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交流合作平台日益丰富、全球教育伙伴关系不断拓展,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开放氛围和环境。
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合作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2022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作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九项重要举措之一,围绕“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和“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出“建立健全与高水平教育开放相适应的高校外事管理体系,探索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双向交流的留学支持新机制,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促进和深化人文交流”“鼓励建设高校发起国际学术组织和大学合作联盟,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论坛,创办高水平学术期刊,加大面向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提升参与教育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等具体要求。与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相比,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要求既一以贯之,又提出了更高新要求,更聚焦、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加快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是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引擎。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是新时期党中央面对国际形势变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刻体现了对世界历史进程、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学总结,是建成中国特色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纵观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世界重要教育中心,都具有发达且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水平大学是其最显著、最集中和最生动的体现。近代以来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洲的演进过程,但其演进不是线性的、简单替代的,而是具有复杂性、并存性和多维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更是呈现出了多中心化的新趋势,在推动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日益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以高水平教育开放积极构建新型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和能力,提升高水平教育开放的自觉和能力,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职能有效融合在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大格局中,实现高水平教育开放与“双一流”建设的双向赋能。
在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中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和“211工程”建设高校,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自建校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以育人育才、融通中外、内涵发展、创建一流为办学理念,以“复合型”和“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做好高水平教育开放大文章。
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设置始终围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如国际经济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商务、国际关系、金融保险、英语和小语种、全球治理、国际发展、区域国别、涉外法治等特色学科专业,在全国具有优势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学校设有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包括十余个实体性研究院,如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首个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首批涉外法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等。这些研究院依托相应学科基础,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战略需求,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论坛等方面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学校中外交流活跃,聘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海外著名大学专家学者等担任学校学术职务,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建有10所孔子学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最早、国别最多、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之一。
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成立国际组织人才基地实验班、经贸“三语”实验班、涉外型卓越经贸法律人才实验班等,采取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等方式,着力造就“外语+专业”“法律+经济”等复合型人才。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学生交流交换项目、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项目等,加强课程学分互认、人员互访,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竞赛、会议等国际交流活动。本科毕业生赴海外名校深造比例高达30%以上。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引进服务数字经济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国际师资力量和前沿课程。持续十二年开设暑期国际学校,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校授课,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形成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联合科研、国际传播的综合平台合力和加成效应。探索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机制,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建设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实习实训项目、全球治理夏令营等,积极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打造“留学贸大”品牌,实施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加强优质课程和教材建设、优化本硕博一体化留学生培养体系等,不断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近十年来,累计培养来华留学生1.5万余名。不断优化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相关工作,近五年十所孔子学院线上线下课程学习人员累计达到4万人次。不断提升参加国际交流和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师生数量,通过多层次、多类型交流合作项目体系有效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强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目前学校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所著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交流关系、3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140余项国际合作协议,注重与世界一流教育资源的实质性、可持续性、高水平合作。主动参与国际多边交流,在国际性组织、论坛、大学联盟和多边交流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持续塑造“北京洪堡论坛”“金砖国家智库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品牌,办好“一带一路”财经类大学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国际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学术平台,发出贸大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做大做强“留学贸大”品牌,推动来华留学生生源结构持续优化,培养大批知华友华海外人士,尤其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依托“全球价值链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海外治理风险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加强国际引智和海外引才相关工作,扩大外籍教师队伍规模,提高外籍教师队伍质量。进一步做好海外孔子学院,培养海外汉语和中华文化学习者,不断提高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工作水平。
当前,国际教育、经济与科技竞争与合作正经历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快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水平教育开放格局,既面临着许多新机遇新条件,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水平教育开放为契机,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学校教育开放能力,将高水平教育开放全面融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学校事业发展,以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定走好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贸大新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附原文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24/0821/7104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