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际电视台 2024-11-24)
2024年11月24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杨杭军教授接受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24》栏目关于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直播访谈。以下是采访内容:
主持人:中国低空经济的现状如何?为什么它很重要?
杨杭军:中国的低空经济(涵盖3000米以下空域的活动和产业)正在迅速演变为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对经济的重要贡献。低空经济不仅在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和巡检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通过“低空经济+”模式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例如,无人机在城市管理、紧急救援和电力线巡检中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政策支持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空经济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主持人:政策、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如何促进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
杨杭军:的确,推动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其发展。从政策角度看:首先,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将低空经济目标纳入国家和省级工作报告等政策提供了财政和结构性支持。其次,空域管理改革。民航局等相关部门已经修订了几十项法规,允许更加灵活使用空域,包括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的低空空域。从技术角度看:首先,亿航等公司开发了用于城市出行和旅游的eVTOL飞行器。电池技术、安全系统和基于AI的导航的进步使得商业应用成为可能。其次,中国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疆是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而且我国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农业和应急救援中。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首先,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电商平台需要更快的配送系统,而无人机提供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末端配送解决方案。无人机和eVTOL在旅游和农林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受欢迎,这些应用获得了大量投资。其次,市场潜力巨大。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中国的低空经济在2023年已经突破了5000亿元的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
综上所述,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政策降低了创新和市场进入的障碍,技术进步满足了各行各业的运营需求,而市场需求推动了进一步的政策和投资举措,确保持续增长。正是这种综合性的策略使得中国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内占据了领先地位,这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