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末年初的时候,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了2016年度优秀学生颁奖典礼。典礼上颁发了国家奖学金等28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8000余名贸大学子获奖。贸大学子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他们高昂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坚毅的品格,勤勉的探索,洋溢出了惠园最鲜艳的青年色彩。小编整理了颁奖典礼上优秀学子们的发言,看看他们在“教育扶贫”专项社会实践的道路上有着怎样的感悟和体会。
学子说:凝聚青春力量 传承贸大精神(二)
“用知识温暖一方”
蒋垒,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题获奖团队代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学生。
今年8月份我带领团队去了四川农村,在那里开展一带一路“关爱西部农村,实现精准扶贫”专题实践。引起我前往实践的是一则报道《回不去的家》,中国近10年有近100万个村庄消失,自然村也以每天100个的速度在消亡,农村成了农民想回也回不去的家。到了目的地,我们走村串户,看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冷冷清清。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让留守的孩子可以听到外地打工的父母给他们讲绘本故事,让留守老人听到打工儿女带回来的温暖问候,一个小平台让教育和亲情不再遥远。
7天的实践结束后,我看着不舍的孩子和送别的老人,想着这个小山村在我们走后可能又将陷入平静,或许不久的将来它也将成为消逝的一员。我便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个商业模式,使这个村庄可以更好的发展,让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家,在家乡工作也能获得充足的经济收入。于是我开始了第二次实践调研,参加一带一路“丝路新贸”专题实践。这让我想起了贵州省的“百万绣娘计划”。该计划培训绣娘刺绣技艺,由政府对接电商统一销售刺绣产品,使绣娘们留在家乡工作,并获得稳定的收入。作为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我希望借鉴百万绣娘计划的经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发贸易新产品、设计电商营销新方案,让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家乡,守在孩子和老人身边发家致富。
实践期间我花了整整一个月奔走于西南两省,虽然很辛苦、很曲折,但是我对自己的国贸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国际贸易的畅通不仅需要外贸引进,还需要内贸产品走出去,我们的专业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发展中其实大有可为。我也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调研成果和电商方案得到了团中央、团市委、校团委的支持和认可,在团中央千校千项的评选中,我们4个专项全部上榜,成为全国仅有的2所高校获此殊荣。在团市委的实践成果认定中,我们被评选为北京市百强重点实践团队。
今年的实践只是起点,明年我们会再次踏上社会实践的征程,带着我们的方案,将“精准扶贫”深入开展下去,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温暖一方土地。
“探寻最真实的小微企业”
王润,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题获奖团队代表、保险学院学生。
今年上半年,在得知学校对西双版纳州有对口支援的“教育扶贫”项目之后,我便开始查阅西双版纳的资料,版纳有着面向东南亚国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当地政府可以提供小微企业名录,于是来自各个学院的53名学生自发组成了13支实践团队,分8次前往版纳踏上了实践的征途。
我们实地走访,探寻最真实的小微企业;我们研究分析,向政府反馈最严谨的行业数据。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足迹遍布3个县市、8个村庄、91家小微企业、数千条大街小巷,丈量着西双版纳的每一寸土地,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版纳,面对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小微企业业主,我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日均流动资金、什么是固定资产;面对急需管理建议的企业,我们用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给他们提供建议。
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群体,这次实践也将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入到应用当中。“传统的经济理论中,掌握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就认为可处理好经济运行的动力问题。”这是课堂上交给我们的理论,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恰恰了解到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影响因素怎么真正作用于企业。版纳的小微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将小微企业的实际诉求结合理论知识,发现除了“三驾马车”之外,供给的变化也能对经济运作造成影响。
我们沿着一带一路走到了祖国的西南,一带一路也把我们从书本带到了生活中,加深了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我们能学到投融资的理论知识,平时上课时却总有人抱怨我们学到的经济理论没有实用价值。这一次,我们通过货币政策、银行业结构调整等分析企业投融资的影响因素,自豪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所学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沿途的边境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版纳只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一部分,91家小微企业也只是我国小微企业的缩影。我们将继续调研更多区域的行业数据,寻找更多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去帮助每一家需要帮助的企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一带一路”新篇章。
附:报道刊发于校报第25期第4版
http://uibe.cuepa.cn/index.php?release_id=89781&paper_id=35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