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也是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突破跃升年。近期党委宣传部推出“巡礼‘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系列报道,系统回顾、全面呈现我校“十四五”期间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十五五”规划开局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
“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贸大法学院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涉外法治发展特色,全院师生秉承“守正臻善、践行怀远”的院训精神,以党建引领为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社会服务为使命,高质量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书写了一份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硬核答卷。
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厚植法治精神底蕴
五年来,学院党委始终聚焦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主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的历次主题教育。持续深化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学院持续推进院风、学风、教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朝气蓬勃的育人环境。先后获评校级、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样板支部民商经济法学教师支部入选全国高校教师支部双带头人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师生支部入选校级培育支部;10余名师生党员和7个支部获学校“两优一先”;一批教师获优秀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导师,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称号;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涌现。
多维赋能 培养高素质法治英才
五年来,学院围绕国际性、复合性、实践性、创新性,打造涉外法治人才 “四位一体全流程”培养模式,一批批优秀学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坚持“引进+培养并举”,五年来新增专任教师18人,专任教师规模达到70人左右,91%具有境外知名大学法学院海外学位或访学经历,3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3名获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名获国家级、北京市级教学名师荣誉。

课程与平台建设持续升级。学院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8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课程。在已有的“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的基础上,2023年创新开设了“法律—大数据双学士学位实验班”;作为全国首批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方向和国际仲裁方向培养单位,高质量完成招生培养工作。2023年还率先设置数据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24年获批全国首批法律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入选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全链条支撑。

“以赛育人”模式实用,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组建了Jessup、Vis Moot、JHJ-WTO、FDI Moot、Price Moot和ICC Moot等六大国际赛事队伍,打造“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培养模式。五年来斩获国际奖项53项(含冠军3项)、国家级奖项31项(含冠军2项),屡屡刷新中国高校的最佳战绩。16人次通过公开竞聘获得国际组织实习和任职机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法学院校中独占鳌头。
聚焦国际经贸法律领域 产出系列高水平创新成果
五年来,学院坚持“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力首都社会发展”的导向,聚焦法治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强化有组织科研,持续深化和巩固学科建设,在已有学科体系基础上,凝练了涉外法治、数字法、金融法和市场监管法等4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方向,科研产出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

科研项目与发表成果丰硕。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等各类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22项,横向课题200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集中发表,其中A类论文23篇、B类论文41篇、C类论文161篇,出版专著20部,12名教师入选“中国知网2024年度高被引作者法学类TOP1%”名单,位居全国前列。

智库建设与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55篇智库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采纳,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等重要科研奖励16项。2021年牵头成立国内高校首家涉外法治研究实体机构,2022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连续四年发布《中国涉外法治发展年度报告》,定期提交《涉外法治要报》。创办的《经贸法律评论》2025年入选CSSCI扩展版期刊,为国家对外经贸法律改革提供智库支持。
社会服务赋能法治实践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全球法治对话平台
法学院始终坚持“开门办学”理念,将专业优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责任担当。
高端法治人才培训成果斐然。学院为政府、企业提供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服务,举办司法部涉外律师人才高级研修班等,覆盖政府机关、司法系统、大型企业、律师协会等各类群体,为行业输送大批高素质法治实务人才。校地校企合作广泛深入。积极对接30多个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与知名律所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实务部门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联合律所、企业设立38项奖助学金,构建起校地协同、校企联动、校友赋能的社会服务新格局。

合作网络覆盖全球主要法治教育高地。先后与12所境外知名高校法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接待境外高校和机构访问30余次。师生国际交流活跃度持续提升。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80余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近60场,学院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44人次,7名教授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38名学生赴境外知名高校访学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学子的良好风貌。

回望“十四五”,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全院师生的智慧与汗水;展望新征程,使命在肩,重任在前。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法学院将继续秉持法治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在学科建设上追求更高水平,在人才培养上打造更优品牌,在科研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在社会服务上展现更强担当,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助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撰稿:邹维 审稿:李欢欢 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