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头条 > 正文

新闻头条

特稿:光影万千重,中国电影的“贸大记忆”

发布时间: 2015年09月07日 编辑:

【编者按】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作为舶来品的“电影”似乎与贸大有着不解之缘,50年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曾经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所在地。从1956年,“北影新厂”选址小关,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北影厂搬离小关惠忠庵,二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电影浓墨重彩的荣光记忆。明年,也就是2016年,贸大将迎来她的65岁华诞,惠园之声广播台历时一年时间采访准备,推出专题报道《光影万千重,中国电影的贸大记忆》,与大家一道,试图用从一个新的维度,透过“电影”的镜头去发现贸大,发现这所大学的历史基因根系,追寻在惠园这块土地上的曾经光影岁月;我们认为,唯有彰显文化资源,才能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展现贸大独特的、新旧传承、多元交织的大学风貌。

时光回溯五十年前。

亚洲最大的摄影棚里面,灯火通明,向前延伸的摄影轨道。演员、摄影、灯光、演员、场记,准备好了吗?开拍!随着导演的一声令下,摄影机胶片飞快的旋转起来。

这是哪里?没错!这里就是半个世纪前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北京电影制片厂。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谢铁骊、谢添等一位位写入中国电影史的导演大家,从北影厂走向世界;《小兵张嘎》、《青春之歌》、《智取威虎山》……这里,每部电影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北京电影制片厂在惠园的这段岁月,书写了中国电影近乎五分之一的历史。

当电影与大学相遇,犹如时空穿越一般,“北影厂”或许是惠园不可忘却的渊源。

北影新厂:1957,定址安定门外小关“惠忠庵”

19561月,为协助北影新厂建设,应我国文化部邀请,苏联建筑专家库德里舍夫、结构专家拉甫洛夫、工业专家波德果夫、胶片专家吉洪诺维奇等4位专家先后来到北京。经过实地勘察,1957年,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通过苏联专家向文化部电影局推荐,根据中苏双方的建议,将北影新厂房确定在当时北京北郊的安定门外小关惠忠庵——即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所在地。

小关惠忠庵新厂计划征地1000多亩,完全按照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规模施工,第一期工程用地200余亩,建成后将包括三座摄影棚,一座特技摄影棚,照明车间、置景车间、电力车间、车库等。北影新厂的建设得到了彭真、万里等北京市委的关怀和支持,被列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电影工业建设的重大项目。为了支持新北影厂的建设,北京市还将同期建造的北京十大建筑的剩余材料拨给北影使用,使得小关的北影厂建筑设备达到国内的一流水平。

1961年,周恩来、陈毅视察北京电影制片厂查看北影厂沙盘模型(左一为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图片来源,中国电影博物馆)

1950年代建设新厂到1970年代中期北影厂开始陆续搬离小关地区惠忠庵,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小关惠忠庵留下二十多年的时光记忆;1974年,北京外贸学院复校,从外迁的河南信阳固始迁回北京,当时给北京外贸学院三个校址,学校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定小关惠忠庵,也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旧址,或许从这个时候,贸大与北影厂“相遇”了。

北京电影制片厂早期的“工农兵”厂标

解码老建筑:在贸大行政楼“发现”北影厂

行政楼目前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留存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唯一一个建筑,它的前身是北影厂“特技棚”。行政楼中间的部分是北影厂“特技棚”,当年只有一层,但是两层的高度,主要供演员拍摄特殊镜头使用,类似现在的“威亚”,《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多个剧目特技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后来这部分因为办公用途,改为两层楼房。

行政楼的前身是北影厂“特技棚”,主要供拍摄特殊镜头使用。

步出行政楼,诚信楼广场 三个摄影棚位于诚信楼前的广场前, 第一个与第三个摄影棚建筑面积约1000平米;中间第二个摄影棚面积约1500平米,地上铺的是木方子,一米厚的墙面,里面还贴有隔音层。

北影厂遗迹:时光变迁,原来三个摄影棚位于现在诚信楼广场

“水牢”《红色娘子军》中间一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这里原来是北影厂的玻璃楼”,“这里是大摄影棚”“北影厂的演员在这里晒太阳”……几乎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师都会讲述一个关于北影厂的故事,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拼合起来,构成的北影厂的全貌。

北影厂“玻璃楼”(现在宁远楼的位置),北影厂的演员在这里晒太阳。(图片提供继续教育学院许子春老师)

与“水”因缘:“垫高一米变成了下挖一米”

“为什么行政楼东门一侧比马路低一米多?”

“为什么行政楼比地平面下水道容易拥堵?”这也许是在行政楼一楼办公的老师们的会提出的几个问题,就在前几个月,学校还大动干戈,调来重型起重机,为了解决下水问题重新更换更大孔径的排水管道。为什么贸大的整体地基水平面比周围街区要低一米左右?这些问题,可以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筹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找到答案。

北影厂遗迹:行政楼(原“特级棚”)的东门一侧比马路水平面低一米多

这是一个关于翻译的故事。据说当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选址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把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翻译错了:原本图纸设计的意图是,这个地段地势较低,低洼多水,需要地基“垫高一米”之后再施工,可是中方翻译人员,正好翻译反了,变成“下挖一米”,使得原本低洼的贸大地势更低,带来了排水困难,每逢夏季,暴雨来临,由于地下排水管网比周边低接近一米,雨水倒灌,校园经常是一片泽国。

雨天,因为地势低,“防汛专用沙袋”成为行政楼东门的标配,这里还留有历史的痕迹。

“我现在还记得当年撑着着木板,在一片汪洋的校园里面,中午 ‘划船’到食堂吃饭的情景”,对外经贸大学老职工赵淑源老师说。夏天暴雨之后,可以在校园里面划船,是当时校园的一大奇观。

不过,面对水患,老师们对于水有着另外一种“解释”:“五行之中,水主财,有水才有财,外贸学院是财经类大学,当然需要有水了,水越大越好”,面对暴雨之后的汪洋,乐观与豁达,让这段无从考证“美丽”的误译,变成一种别样的回忆。

共同的记忆:连接贸大与中国电影史

1979级外贸日语专业的王南校友,作为校广播台播音员的她回忆说,那个时候会经常在北影厂的旧摄影棚里面开会。对于贸大来说,处处都是电影的记忆。

1963年《小兵张嘎》,导演:崔嵬 主演:安吉斯 北京电影制片厂

拍摄于1961年《小兵张嘎》,导演崔嵬,当年这部电影表现环境的镜头在位于河北的白洋淀拍摄,其他部分在小关惠忠庵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棚拍摄。电影中,嘎子养伤一段就在现在的虹远楼拍摄,当年虹远楼原本是一片芦苇荡。

《小兵张嘎》是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抗日题材电影,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位“嘎里嘎气”、倔犟却又聪慧的儿童形象,小兵张嘎纯朴儿童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1959年,《青春之歌》,导演:陈怀皑 崔嵬 主演:谢芳,于洋,康泰,于是之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0年《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导演:谢铁骊,主演:童祥苓、沈金波、齐淑北京电影制片厂

被时代裹挟的电影艺术:《智取威虎山》为代表的“八个样板戏”,强烈的时代印记,那个时代的张扬、风采与局限、困厄互相交织。

厂址在小关惠忠庵的时期,北京电影制片厂创作的电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文革之前“十七年电影”和文革时期电影。《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十七年电影”作品,大多是在反抗、觉悟、革命的理念下,直接表现人民革命生活斗争;以《智取威虎山》为代表的“八个样板戏”,被时代裹挟的电影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既有那个时代的张扬采和风采也包括时代的局限和困厄,“八个样板戏”是观察1970年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电影与时代有着着震荡式的共鸣。

“家史”珍贵:大学理应成为文化的容器

在中国乃至世界大学里面,在国家电影拍摄制作旧址上建构校园,这样的大学屈指可数。“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份独特的文化历史记忆,把这些特殊的文化整理挖掘出来,汇聚成色彩斑斓的、贸大特色的大学文化。”校党委副书记陈建香认为,“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塑造的经典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老电影艺术家们精益求精的艺术进取精神,以及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家国情怀,是我们今天开展立德树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值得继承与发扬。”

正是得益于“红色电影摇篮”与“经济领域研究前沿”的交融,中西文化的碰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一种别样的风采与魅力,“大学文化构建的重需要开阔视野,电影作为跨越种族、国界的世界性语言,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成为高水品有特色的大学历程中,更应珍视我们的家史,从历史中发掘亮点,北京电影制片厂这段历史不应被大家所遗忘。”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小锋认为。

北京是中国电影的重镇,从新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塑造,到如今的中国电影集团,北京电影制片厂见证了北京这座流光溢彩的电影之城的历史光影。北影厂贸大旧址的故事是读懂北京,以及近代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密码。对外经贸大学将深度挖掘这段历史,留住城市的影像记忆,在新老相接的惠园文化版图上,增添更多的内涵与韵味。惠园,这块神奇土地上的所蕴含的珍贵文化历史资产正等待我们细心发掘与保存。

惠园之声《贸大北影厂旧址纪念专辑》专题

总顾问:陈建香

总策划:张小锋

撰稿:朱向峰

历史资料收集:兰梦

节目统筹:兰梦

图片设计:蔡佳昊

推送:韦腾博 古璇

本稿件在采写过程中,得到了人才交流中心赵淑源老师,以及教师与会议室管理中心曹志老师的大力协助,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中国电影技术发展简史》许浅林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影纪事》,杨元婴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陈播《中国电彩编年纪事(制片卷)》,中央文献出版社社

苏叔阳、石侠《燃烧的汪洋》,中国电彩出版社

《袁枚之与“电影村”》,《袁牧之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

《超越在场——对中国电影意境追寻的考察》,朱向峰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