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与学科建设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党课上的报告
(2005年9月15日)
校党委书记 王玲
今年以来,我校党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召开了十年未开的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目标凝聚人心,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开展了全党动员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两件大事牵动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每一位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今天,我就这两件大事及两件大事与我们每个党员的关系,结合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高水平大学需要高水平领导
创建高水平大学是我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创建高水平大学首先要有高水平的领导。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的水平,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水平的大学。
1、高水平大学需要党的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明确规定了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及高校办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校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但是,无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能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能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这是当今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的重要区别。
什么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为中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栋梁人才、精英人才,同时也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培养有识之才,这种人才必须是有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在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推进的。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高等教育的竞争;高等教育的竞争,首先是高水平大学的竞争,所以,办高水平大学,办好高水平大学,是党在高校的使命。高水平大学竞争的制高点是学科建设,所以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竞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2、高水平大学需要高水平的学科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要素,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重要标志。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首先是因为它有一流的学科。例如,美国1999年大学评估中,加州理工学院排在第一,超过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实验物理和航空技术成为世界顶尖的学科。正如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原校长田长霖教授所说:加州理工学院为什么会变成这么著名的大学?它的腾飞就是靠两个教授,一个是密立根,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使这个学校的实验物理迈进了世界一流;一个是冯·卡门(钱学森先生的老师),他把美国的航空技术带起来了;有了这两个人,有了这两个人引领的优势学科,加州理工学院就世界知名了。科学研究的水平取决于学科发展的水平。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可能聚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团队、高水平学术基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社会才能对其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因而才有可能承接重大的科研项目。由此可见,没有一流的学科,不可能建成一流的大学。
我校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就是以学科建设目标凝聚人心,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什么要抓学科建设作为凝聚人心的目标?因为抓学科建设不仅是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竞争态势的需要,也是满足师生员工共同利益需求、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正因如此,高校党的领导工作就必须高度关注学科建设。
3、高水平学科需要高水平的领导
什么样的领导是高水平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高水平领导的重要特征之一。什么是先进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先进性就是站在时代的前列,走在群众的前面。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各种政治力量的长期斗争和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执政党,是由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勇于坚持真理,不断修正错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并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离开了这种先进性,党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在高校就是抓好学科建设,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不断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不断创造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科研成果,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党的领导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社会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无一不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学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发展,这就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1、制定学科建设战略决策,合理确定学科发展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学科发展方向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学科分为12个门类、74个一级学科和321个二级学科。这是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主,兼顾行业的特点对学科进行的分类。一个学科有多个方向,一所大学不可能建设所有的学科方向,所以学科建设首要是方向的选择和确定,即使是综合性大学也有确定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的问题。发展方向的确定至关重要,无论是国家、政党、企业、学校全都如此。方向不明,国家就难以强大,企业就难以生存,学校就难以发展。改革开放前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发展方向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导致文革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明确方向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见,确定方向至关重要。
高校领导决策的核心是方向的决策,党的领导在学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因为,学科发展方向的决策是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及长远利益的重大决策,这个过程是一个集中全校师生智慧和积极性、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广泛听取教授、教师意见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协商的过程。它要求决策者必须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能力,从国家大局、学校的全局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未来的预测等全方位来分析和判断问题。这个决策过程是不可能靠少数几个人完成的,而只能依靠党的领导,调动集中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智慧,做出科学的决择。
2、进行学科建设工作的协调,统筹兼顾,整合资源,需要党的领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和事物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联系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区别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意到事物联系之间的联系,就是统筹兼顾;注意到事物的区别,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抓住重点;抓住区别、抓住重点就是政策,没有重点,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学科建设工作也是如此,必须明确重点,有先有后。都是重点就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不会有突破。学科建设如果不确定重点,随意发展,就会产生无序和摩擦,就会造成资源的损耗、部门和人际关系紧张、和谐氛围打破。教育部实施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就是优先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思路。“211”工程二期建设,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与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促进一批重点学科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这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所以,学科建设要发展必须要有先有后,突出重点。建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要根据国内外学科发展状况,市场的需求,自身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教师队伍的结构,选准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一所大学如果有一个或几个领先世界和有广泛影响的一流学科,或独具特色的学科,这所学校就会在国内乃至国际产生影响,就能在社会上立足,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学科的发展。
一旦确定目标,就要“有所不为,有所为”,集中人力、物力建设重点学科。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在经费上给重点学科增加3%—5%,其它学科则减少3%—5%。在进人指标、教授晋升、房屋分配等方面都应该向重点学科倾斜。同时,要建立竞争机制,在学科建设中形成竞争态势。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源、资金的有限和短缺,那么要想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取胜,迅速占领制高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学会博弈思维,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资源、资金首先向重点学科倾斜,保证重点学科建设。在当今中国国情条件下,资源资金首先向重点学科倾斜,就必然会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引起一部分人的不理解和不满意。所以这种资源整合,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要靠大家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一起配合才能完成。这种沟通和协调,任何个人或局部的部门都难以独立操作,要靠党的领导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共识。
3、引领人才强校,倡导和谐校园,需要党的领导。
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科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科带头人的水平和学术梯队的形成。建设一流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流的学术梯队。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群体的力量,离不开学术团队的合作与支持。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胡锦涛总书记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我校党委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召开了人才强校工作大会,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成立了人才强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同。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在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科建设营造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学科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什么叫和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能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种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就是和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概括起来说,就是: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宽松和谐,民主开放;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不怕吃苦,顽强拼搏。当然,和谐校园还包括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完善实用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馆,网络设备、宿舍等等);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宽容大度,与人为善。只有建设好和谐、宽松、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才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这是当前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加强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党领导学科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立校之本,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要创建高水平大学,必须首先抓住学科建设及其核心任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必须要提高党领导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从总体上看,学校对抓学科建设、人才强校战略是高度认同、形成共识的。但是在学科发展方向、学科设置布局、重点学科优先发展、资源的整合及资源资金首先倾斜的重点学科等重要问题上还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一些党员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忽略大局,习惯于从局部、本团体利益出发,片面强调所在院系、部门的利益;院系壁垒、部门割据现象还存在,导致学科建设推进缓慢;少数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工作内容和方式还不适应学科建设发展;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强校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质量和水平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党代会提出目标的实现,制约了学科建设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无论教学、科研还是学生管理、教辅、后勤、各个院系、各个部门的同志,都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结合学科建设和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认真反思自己在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业务素质能力上存在的不足,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思考、讨论、分析、评议、整改,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治校理教的能力与水平,真正把党代会提出的学校发展目标落在实处,见到实效。在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1、提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
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党委常委,要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当前特别要强调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基础是要学习,关键是要运用,尤其要注意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解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新方法。在谋划思考学科建设、人才强校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十一五”规划等重大问题时,要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从师生员工的短期和长期的共同利益出发,要有前瞻性思考,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
2、改进和加强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当前高校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作用不明显,不适应整个学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形势的变化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许多新问题,而我们的新办法和措施不多;也有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人员配备不齐,经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院系、部门基层党组织的同志要注意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要注意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许多变化和挑战,如: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党的执政使命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求的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功能发生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变了,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和组织核心的地位没有变化,但具体功能在发生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更好地发挥和履行利益表达功能、利益整合功能等等);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等等。
第二,要把扩大党内民主,保证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切入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高校教授、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分散、独立、个体的特点,而民主意识强是另一个鲜明的特点。但是目前学校党员队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忽视党员民主权利,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体制、人事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调整之后,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学校师生特别是教授教师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为师生服务问题。在当今高校之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校内院系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竞争也十分激烈。无论是学科建设、人才强校,各项重大的改革发展都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由此而引起一部分人员的不满或摩擦。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思考改革深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增强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注意探索建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工作新机制。要善于发现和抓住那些影响学科发展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关心了解学科带头人的想法和需求,通过基层党组织工作凝聚人心,提高合力。
3、提高党员自身素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是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核心目标。建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力强、效率高的党员队伍,对有效推进改革发展、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中央在关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全体共产党员提出了“六个坚持”的明确要求。这六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构成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完整体系,对我们每个党员思考总结自身建设、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对照“六个坚持”的要求,检查、反思思想、业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方向。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理论的坚定。一个理论深刻、思想成熟的共产党员在政治上决不会摇摆。在和平年代,我们不会像革命战争年代面临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在一生的工作、事业发展中都会碰到各种困难和矛盾,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这是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所以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思考问题,做一个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
第二,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服务”是新时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明确树立的一个观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一个核心内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到每个单位、每个党员,就是要坚持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我们来说就是为师生服务。领导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与师生之间关系发生变化,新的关系就是“服务关系”,应对措施就是“服务师生”。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我们不仅要树立这个观念,而且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素质,提高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第三,遵守党纪,加强修养。胡锦涛总书记说:“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决不允许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近些年来,有一些党员对党的纪律淡忘了,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党的纪律,缺乏党员意识,对党委已做出决定的意见,按照个人意志更改,“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甚至干扰学校正常的工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同志们,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动员阶段已全面展开,上周的全校动员大会是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全体共产党员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规定,认真研读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问题的思考和交流,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