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供稿)2020年1月12日,由《经济研究》杂志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隆国强,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南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逄锦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裴长洪,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史丹,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佟家栋,《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刘霞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洪俊杰,《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倪红福,以及校内教师和学生代表共计近200余人参加会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洪俊杰主持开幕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代表学校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必要明确新的问题、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论坛旨在系统总结我国改革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未来重大领域重要形势和问题,相信一定能够启迪学术研究、服务决策咨询。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代表《经济研究》杂志社,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回顾了《经济研究》创办的历史和办刊方针,指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界有必要共同努力,推动对各方面问题的深入研究,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刘霞辉、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佟家栋教授分别主持上午、下午论坛的发言。
在上午的论坛发言环节中,高培勇副院长结合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部署,阐述了我国财政政策配置格局的新变化,强调未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导向,即要大力提质增效、推动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性支出和确保民生及重点领域支出。隆国强副主任从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博弈加剧、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等维度,阐释了对“百年大变局”的理解,强调变局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应通过调整开放战略和重点积极应对。洪银兴教授围绕产业链现代化发表演讲,指出传统融入全球价值量的基本推动力是比较优势,但近两年的经验教训表明,必须转变模式,把核心技术定位为国之重器,协同产学研、加大攻关,围绕价值链部署产业链,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部署、取得的成绩及国际比较情况,黄群慧所长深入阐述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工业化应秉承的战略,提出应着重防范“去工业化”、应对全球化“变局”和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毕吉耀副院长结合主要经济体经济和贸易增速、制造业PMI指数、全球主要股市表现等丰富数据,深入探讨了世界经济形势及发展态势,指出必须高度重视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激发、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转向可能蕴含的风险。逄锦聚教授的演讲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新时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依据和主要举措,根据实践经验和时代需要,提出了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要求。刘元春副校长的演讲从消费增速下滑和构成入手,探讨了加快形成中等收入群体的紧迫性,指出应汲取拉美乃至近期法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授,深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
陈文玲司长在下午的论坛环节中发言,她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五低三高”的特征,即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低收益、低生育率、高债务、高杠杆、高龄化,认为在当前全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泛滥,局部战争频发的背景下,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动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板块的崛起,全球新公共品的出现等,将构成世界发展的强大动力。裴长洪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应具备的条件,认为从世界经济史角度看,一百年来最大的两个变化,分别是美国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急先锋以及中国的崛起,面向未来,他指出中国的机遇来自于自己、来自于世界科技革命、来自于国际格局和力量的对比、来自于全球治理体系不可逆转的变革。史丹所长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快一慢”问题,即制造业下降速度过快、能源结构转型滞后于经济转型。在总结中国绿色发展进程、梳理中国及全球能源治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主张建议。佟家栋教授强调了“竞争中性”的重要作用,围绕中国对外开放高地建设中的自贸区建设、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参与WTO改革等几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刘霞辉研究员发表了有关“当前宏观形势与走势”的看法,强调中美贸易摩擦对中长期的经济影响或大于短期影响,从人口、人力资本提升提速、技术进步弥合与前沿技术的缺口、可预期的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洪俊杰院长对当前全球化形势进行了研判,发现存在GVC演变、经济服务化、数字贸易等经济新亮点,指出存在“贸易失衡、”“规则赤字”、“公平赤字”等三大问题,继而从技术创新、母国市场、制度环境、GVC引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五大方面,详述了贸易竞争新优势构建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