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头条 > 正文

新闻头条

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与治理研讨会[2022]举行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09日 编辑: liyuqing

校新闻网讯(国际关系学院供稿)2022年10月2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对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的“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成立后承办的第一次大型年度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郑州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300余名师生以线下或线上方式与会。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新闻机构提供媒体支持。经过主旨发言、主题研讨、报告发布等环节,会议就国家安全与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获得了热烈反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出席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独立章节进行专门论述,并提升到事关民族复兴根基的高度予以阐述,体现了党对新时代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判断和对解决复杂安全问题的统筹考虑,具有重大的时代性、进步性和世界性意义。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角度而言,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明确了目标和定位,规定了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着力提升国内安全、传统完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这种系统解决安全问题的战略思维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加速演进的世界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体现了安全对全球发展的战略意义,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塑造广阔的战略空间。黄书记进一步指出,在对外经贸大学建校71周年之际召开此次大会,是贸大人立足新时代,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发挥学校独特优势的有益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在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的基础上,集合多种学科力量,深度参与高层次交叉创新科研基地与智库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积极投身国家安全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唐永胜、洪俊杰分别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原副院长、少将唐永胜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分别进行了主旨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长戴长征主持。唐永胜教授指出,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建设的相关学术研究有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但我们仍面临着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尚不足以为国家安全实践提供充分理论支撑的问题。国家安全学建设必须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使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学科。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高度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理论的发展反映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定性,研究真问题、建构真理论;其次要求我们国家安全总需要的框架下建立系统性的学科体系,防止学科发展过度碎片化。洪俊杰教授在主旨报告中认为,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剧增的当下,我们必须重视维护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诸多政治问题、军事问题的基础。维护经济安全的根本在于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解决对外开放中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维护经济安全的核心对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风险化解,都要坚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思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主持第一场主题研讨会,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所长倪峰教授认为,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作更加紧迫和重要的竞争对手,逐步将更多的战略资源聚焦于同中国对抗,并加强了核心技术和意识形态对抗。同时,俄乌冲突、佩洛西窜台以及美国国内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将对今年的中美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外交学院副校长高飞教授认为,百年大变局体现在东西方实力对比的变化、全球性挑战大幅增加以及技术革新的挑战,世界呈现出后霸权时代的“二元态势”、大国竞争常态化以及国际规则体系激烈竞争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必须走向世界舞台,参与新规则的制定,更好推动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教授认为经济“压仓石”理论是国际关系中经济相互依赖的延伸,然而,当前大国博弈烈度加剧的情况下,大国的经济相互依赖中安全化转向现象越来越突出。经过研究发现,当国家安全博弈超过经济博弈的时,大国倾向于从政治视角看待经济问题,在非对称相互依赖中占有优势的一方可能寻求安全化的转向,把国家间的经济依赖关系作为打击对手的武器。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教授系统地提出了建设国家安全相关学科专业的六点建议:第一,在把握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强调实用性、跨学科和交叉性;第二,国家安全实务部门和高校协同推进发展;第三,以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要为指导进行学科专业设置;第四,学科建设要服务实务部门的业务实践;第五,建立国家安全教育联盟网络体系,打造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的课程体系;第六,加强组织协调、规章保障,明确人才缺口。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教授认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受到来自其它地区力量的冲击,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导致该地区的大国关系结构重组,美国“印太战略”导致该地区海陆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这些变化带来了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上的新挑战。因此要把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方法,去探索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的一个路径,在特殊性中去寻求一般性。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余丽教授分析了算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她认为算法的非中性作用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基本路径,算法催生的国际霸权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因此必须警惕国际巨头利用国际舆论来影响他国的信息秩序,同时要不断提升我国的算法能力和国际规则制定能力。  

   

第一场研讨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董青岭教授主持“国家安全与治理系列研究报告”发布会,与会嘉宾和参会师生拿到了装帧精美的纸质版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梁怀新代表其所在团队介绍了《数字化时代美国对外“污名化”战略》报告,梳理了数字时代的美国对外“污名化”战略,聚焦于数字水军、虚假信息战以及推荐算法三大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刘博文表其所在团队介绍了《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焦点领域、战略动向及潜在影响》报告,聚焦于美国对华的科技竞争施压主要领域,介绍了拜登政府在科技领域的战略动向,并进一步探讨了对其自身的潜在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严展宇代表其所在团队介绍了《数字时代美国对外意识形态渗透策略》报告,梳理了美国对外意识形态渗透活动不断升级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对相关机构部分进行了组织分析、形势分析、案例分析和对策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李宏洲代表其所在团队介绍了《美国混合战中的前沿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制度与工具》报告,探讨了信息技术发展对美国精英国家安全环境认知的影响,梳理了美国在混合战中的制度设计与信息技术工具,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美国混合战的观念变化带来较好的实践效果。外交学院陈志瑞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李丽华教授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庄俊举副编审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细致点评。   

   

第二场研讨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玲主持第二场主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与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作评议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对比研究了十九大报告讨论国家安全部分的论述和二十大报告中的国家安全章节,从统筹内外安全、统筹各领域安全和统筹总体、重点、静态和动态三个方面作了讨论,并对当前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提出了深刻见解。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院长肖晞教授探讨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如何成为一门新型交叉学科,以及现阶段国家安全学研究的着眼点。肖晞认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总体性思维是把握国家安全研究的核心要义,只有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真正落到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当中来,才能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吴昊教授认为,安全问题对于国家安全来说是重要的,无论是传统国家还是现代国家,只要存在民族国家,安全利益永远是第一利益。他进一步从安全概念的界定、安全形势认知与国家发展方向选择三个方面系统性探讨了国家安全问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发现,大国普遍不安全,国家越是强大则越关注安全问题,原因在于大国通常通过国家安全的外部化解决内部国家安全问题,并提出“世界两党制”和相关制度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探讨了欧盟对科技竞争的认知,欧盟通常把科技竞争放在中美竞争的大框架下看待,因此他们警惕可能沦为中美技术战的中间战场的风险,提出了开放性自主的科技政策,这套战略具有显著的技术民族主义色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展望》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孙震海认为当国家与国家间政治关系紧张的时,继续做好经济关系这篇文章应该是明智的选择,换言之,全球化时代的安全是综合安全,国家之间打交道时不能总是把国家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而应该拆分成国家内部的不同人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副主编黄昭宇认为国家安全就是人的发展和人类群体的关系在国家层面的呈现,它的主体是国家行为体,因此国家安全的保障需要内外行为体之间能够互利共生、循环往复,主体间的关系是国家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场研讨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杨杭军教授主持第三场主题研讨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郭敏教授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卫东教授作评议。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专家、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原司长洪晓东从国家安全和贸易的关系、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解读以及应对方略三个方面进行演讲,认为中国应该在国际上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倡导WTO框架内的多边安全规则,防止少数成员将单边安全概念引入WTO。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罗英杰教授从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治理的关系讲起,认为国际安全问题已经深刻改变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并进一步对国家安全施加了影响,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挑战更加显著,我们必须与实务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庄俊举认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应明确三点:一是明确厘清国家安全学科的框架及内涵,应该以政治学为依托,综合性、应用性学科;二是推动国家安全学与经济学、世界史、统计学和计算科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三是要明确和认知本单位的资源配备和人才队伍情况,确立自己的国家安全学发展重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教授分别从债务风险和财政运行风险两个方面阐释了财政风险及其深层次隐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支出效率下行意味着维持和以往相同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需要耗费更多支出,这可能导致财政支出责任增大,经济风险螺旋攀升,并有可能向社会和政治领域转化,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高和量的合理增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丰探讨了美国联盟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从理论上深入探索了内部争端在何种情况影响联盟关系的有效性,进而认为需区分不同类型的内部矛盾和争端,比如一些经济领域的争端较少影响到安全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刘斌认为,全球结构性主导权的变迁一定会伴随着大国格局的演进,谁在全球结构性权力转移中把握机会谁就能占得先机,同时不能忽视对生产性结构性权力的作用,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韩娜副教授认为,虚假信息研究强调信息行为当中的意图、具有独特的信息框架、是具有政治意图战略的竞争行为,如果将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同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的研究结合起来,将大幅推动探索国家安全交叉学科的建设。   

   

戴长征院长大会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作了总结发言。戴长征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围绕国家安全这一重大命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学者们对新时代新阶段国家的发展更加自信,充满了家国情怀和时代气息,同时会上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展现了大家对学术的热爱以及对创新永无止境的追求。本次会议的主要讨论问题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建设、国家安全理论和概念的界定、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环境和挑战以及全球安全和区域安全等议题,为未来的学科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诸多可参考的经验和建议。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关联、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融合,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交织是必然趋势,我们要做好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他对未来一年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的工作规划进行了展望,并向所有参会人员表示感谢。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