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头条 > 正文

新闻头条

[要闻] 总结经验 谋划未来:我校召开第三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 2010年12月06日 编辑:

总结经验 谋划未来

我校召开第三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

施建军校长作主题报告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对我校来华留学生工作提出希望

北京市教委郑登文委员肯定我校来华留学生工作

校新闻网讯(记者 晓风 通讯员 伍爱凤 摄影 张玉君)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有关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我校留学生工作取得成绩与不足,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制定和完善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123日下午,我校隆重召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三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北京市教委委员郑登文、我校校长施建军、党委副书记陈建香、副校长胡福印、副校长林桂军、校长助理王强、校长助理张如山出席会议。我校院系职能部处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学院一线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国际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了会会议。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主持。

施建军校长作主题报告

在会议上,施建军校长做了题为“坚持国际化办学,开放引领,持续改革和创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强校而努力”的主题报告。详尽阐述了我校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思考、阐明了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施建军校长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意义。他指出,(一)通过接收培养来华留学生,可以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二)通过接收培养来华留学生,可以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吸收和利用国外智力为我服务;(三)通过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以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国际化和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提高我国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四)通过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可以平衡我国教育领域的贸易逆差,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五)通过来华留学生教育,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走向世界。

施建军指出,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指出:今后五年是学校事业加快大战、提升水平的重要传略机遇期。要继续保持留学生教育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办学层次,按照国际高等教育标准,确保留学生全英文通识教育培养质量,扩大本科生全英文授课规模;促进我校与国际著名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合作,提高联合培养比重;在保证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改善生源质量,进入世界留学生教育主流市场。

施建军指出,我校一贯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并将留学生教育视为学校国际化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彰显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施建军校长强调,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要力求尽早实现三个层面的国际化。第一层次是从浅层的国际化到深层的国际化,这是我们发展留学生事业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从境外的国际化到本土的国际化。所谓本土国际化,就是不出国的留学,在本土创造国际化的氛围。第三个层次是从局部的国际化到全面的国际化,包括教材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学习方式的国际化、实习的国际化、环境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等。

施建军校长高度肯定了过去五年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十一五”期间,我校始终贯彻“保证规模、强化质量、提高层次、力促规范”的指导思想,在学规模从2005年秋季学期的1530人发展到2010年秋季学期的2836人,其中学历生2018人,占总规模的71.2%;非学历生816人,占总规模的28.8%;国别总数达到122个。规模接收并培养学历留学生的学院也从4个学院发展到了12个学院,真正实现了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全面开花。目前,我校培养留学生的中文本科专业1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6个、博士研究生专业9个;同时,随着全英文授课需求的不断增大,我校全英文授课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本科专业5个、硕士研究生专业7个、博士研究生专业3个;值得一提的是,由林桂军副校长亲自主抓、全新打造的全英文授课本科项目,第一年就招收了来自27个国家的69名学生。我校现有中国学生11521人(其中本科生8166人,研究生3355),按此数字计算,我校学历留学生已占到学校全日制学生的14.91%,这一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水平。

施建军校长指出,“十二五”期间,我校将继续努力建构一个规模适度、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发展模式,继续保持我校留学生教育在总体规模、学生结构、办学层次、教学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在全国高校中的相对领先地位

如何做好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施建军校长提出了三点工作要求。第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进行来华留学生教育机制体制的创新,积极转变观念,熟悉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正确认识质量、规模、效益与管理的关系,树立品牌营销意识,促进管理方式方法、奖学金制度以及中外学生融通机制的创新,拓宽留学生实习实践渠道,建立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汉语语言自学训练机制;第二,开展留学生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面推进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东西方教育方式的接轨,如增加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外汉语特别是听力课学分比重,增加汉语水平考试和学位考试,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现代化信息手段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等;第三,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后勤保障力度,如建设国际教育大厦,建设实践教学用实验室,建设留学生语言自学中心,改善餐饮环境和教学环境,配比加大奖学金投入力度,拓展英文师资规模,建立留学生Email账户体系,建立留学生校友网,为留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全面建设符合留学生学习的环境等。

施建军校长强调,我们要在国家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拓展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把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作为我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强校而努力。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对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出希望

应邀参会的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针对我校留学生教育工作做了重要发言。张秀琴司长首先回顾了2010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的几件大事,如7月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8月召开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之后,教育部国际司一直在结合“十二五”规划的指导进行详细规划。

张秀琴司长结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介绍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开放工作的重视,介绍了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2011年教育部国际司即将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等问题。张秀琴司长对我校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发挥优势,整合教育资源;第二,强强合作,做强做大,灵活办学模式,加强校际交流,寻求海外发展,走出去办学;第三,探索校内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第四,加强校友联系工作。

北京市教委委员郑登文肯定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

北京市教委负责对外国际交流的郑登文委员应邀参加会议并发言。郑登文委员对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合作模式、学历教育培养模式、非学历教育项目开拓、管理手段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也感谢我校为国家和首都留学生教育工作所作的贡献;郑登文委员分析了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未来几年为促进留学生教育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工作方针和目标,并表示今后还将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搞得好的学校,在北京市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希望北京各高校能够搞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为北京市的世界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齐心协力 通力合作 为建成来华留学生教育强校奋斗

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论坛阶段,各学院与职能部处负责人围绕施建军校长的主题报告,结合各学院与职能部处的实际情况,积极发言,气氛热烈。发言代表纷纷表示,施建军校长的报告为我校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是一份有高度、有战略性思考、振奋人心的报告,提高了大家对留学生教育工作的认识,增强了今后的工作信心,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发言代表还郑重表态,未来的“十二五”期间,各单位将认真落实施校长的讲话精神,努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行机制与体制的创新,调整结构,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共同为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取得更大的发展而努力。

施建军校长代表学校感谢教育部张秀琴司长和北京市郑登文委员内容非常丰富、思路清晰的报告。施建军校长指出,两位领导的报告清楚详细的介绍了从国家到教育部到北京市教委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我校将努力进一步扩大规模,培养更多的知华、爱华的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层次、结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办学质量,并在此基础创新留学生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和提高留学生办学的后勤保障系统,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争取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学校发展蓝图。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