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其他新闻

[就业] 从大数据指向分析201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走向

发布时间: 2016年04月28日 编辑:

调研背景及数据出处:

近日,由全国妇联指导,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投资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发起的“青春启航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型公益项目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项目计划在两年时间内覆盖百万大学生,探索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精准化解决的创新模式。启动仪式上同时向社会发布了《2015大学生就业力诊断报告》。

以下为专家进对行数据简单结论的分析:

1、面对一线城市“厮杀”惨烈的市场行情,六成大学毕业生首选二线城市就业,这些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没有那么高的生活成本,收入也略高于三四线城市。

专家预测:未来5-8年,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北上广高昂生活成本,大学毕业生聚集一线城市的情况有所缓解,将呈现扩散趋势。目前1.5线城市,如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可能为下一步的就业热点。

2、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和新兴行业已成为毕业生们求职的新宠,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们并不看重“工作稳定”,而更看重职业发展机会。

专家分析:新新职业人对职业发展机会的看重成为主流,家长们对工作稳定的价值观与趋势有所背离。

3、报告显示, 毕业生最看重的前三项指标为“晋升机会”“同事关系”“培训机会”,最不看重的是“他人认可”“管理他人”和“工作稳定”。不难看出,毕业生更多关注自身发展与和谐关系,对于“铁饭 碗”并不十分看重。

4、华中、华东大学与西北地区大学的学生能力差异点

专家分析: 如上图,在通用能力反面华中、华北大学的毕业生能力突出。而西北地区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较为突出。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差异。

5、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海归”通用能力强于“本土制造”。

专家分析:这个调研与工作中的感觉基本吻合。企业所强调的通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用,言语理解,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这四方面能力是开展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会影响一个人处理数字,文字等信息的敏捷度和准确性,一定程度上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数据显示,国内院校毕业生在这四方面的分数约为57分,而海归毕业生在这四方面的分数约为70分。

目前阶段,中国造的人才与世界造确实差距较大,尤其是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软性指标差距更大。

附原文链接:http://learning.sohu.com/20160425/n446086411.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