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开展了《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及实践情况调查》和《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及求职影响因素调查》。据本月初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大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很有兴趣的占31.0%;有创业实践的占13.4%,有创业计划的占60.2%。
创业简单的来说,其实就是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创造了一番成就,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名利收获,也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如此说来,办企业、搞投资、当老板挣大钱属于创业,搞科研、搞试验、搞创新等同样也属于创业。大众创业,首先是要有创业的意识,然后才是能力培育和行动落实。因而创业不能急功近利,做好准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依然是学习。虽然政策层面提倡大学生要勇于创业,并且为其提供了诸多的方便条件,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人都要去一拥而上。即便在国外,大学生放弃学业而真正创业成功者,还依然是少数。更多的人,在理顺创业和发展思路之后,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心理、精力、知识和财富的积累之后,才会厚积薄发去实施。诸如搞专利的发明、技术的研究,离不开时间的积淀与知识的储备,太过急功近利反倒会适得其反。
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创业有着全景化的呈现与多元化的体现,每个人对创业内涵的理解都完全不同,采取的方式和实现的路径也各不一样。创业需要“不走寻常路”,需要能力与机遇的高度契合,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若都是单一的模式,同质化的认识,都争着做比尔·盖茨,那么必然会形成创业领域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也与真正的大众创业精神实质背离甚远。
需要意识到,时下大学生在创业的意识上,还存在着短板,很多人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他们对此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与粗浅。在 “大众创业”引发公众巨大激情的同时,基于“人人都要做比尔。盖茨”的片面认识,进行必要的提醒则显得很重要。因为正确认知创业比创业本身更重要,提醒大学生创业不要过于急躁,这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同时,也只有通过理性的创业提高其成功率,创业的热情才会不断受到激励、得以延续,其信心也才会得到不断增强。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当然是一件好事,也足以让人看到创新创业井喷式发展的前景。不过,任何事情都怕盲目跟风,否则创业创新就会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之重。也正是基于此,今年5月,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的韩启德在与广东大学学生们交流时直言,“大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如果认为现在就要人人做比尔·盖茨,我认为特别危险。”因此,对创业的内涵给予正确认识,避免“创业多指开公司挣钱”的狭义理解占据主导,开设相应的创业能力的培训等等,已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附原文链接:http://edu.sina.com.cn/l/2015-09-06/10062629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