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其他新闻

[求学] 澳大利亚留学未来趋势十大预测

发布时间: 2010年11月13日 编辑:

澳大利亚留学生人数在2010年有所下降,不少学生及家长来电咨询,非常关心澳大利亚留学市场动态,想确定自己到底还要不要赴澳留学,在即将来到的2011年中,澳大利亚留学又如何?以下是澳大利亚教育联盟对澳洲留学的预测,供大家参考:

第一,澳大利亚政府将制定未来五十年的技术移民计划

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移民指标,而每年的移民政策都在改变与调整,但政策调整幅度则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留学生的留学计划。每年都要为移民问题做出决定政府亦感头痛。对此,政府正在对澳大利亚的移民需求进行调查,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移民计划。之所以要制定五十年计划,是利于协助政府实现长期的目标。

在计划中每年批准的移民数额可达20万人。这一计划出台将有利让学生制定出更稳定更长远的留学规划。

第二,澳洲留学专业选择将趋于多样化

前几年对澳大利亚留学生的调查,学生选择专业多集中于会计、IT、工商管理,但随着澳大利亚的经济崛起,国际金融的复苏、更多国家对气候变化、水资源需求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视。学生赴澳留学的专业将会拓宽。

目前,如悉尼大学已经新开拓如国家安全等硕士专业以迎合市场需求。

第三,留学生人数减少,但质量提高

由于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改变,学生与家长由原来的过度膨胀、盲目跟风,将转变为理性消费,学生将更多的在“为什么选择澳大利亚”?“在那里我能学到什么”等问题上进行深度思考,由此更多的学生将为学习而来,而不是单纯为移民而来。在净化留学环境的同时,也将提升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价值。

第四,澳洲留学日渐低龄化

尽管目前澳元坚挺,但相比欧美的初高中学校,澳大利亚的高中学校收费依旧低廉,尤其是公立高中,几乎与中国的私立高中、国际高中收费相差无几,加之人性化的高考制度、友善的生活环境,澳大利亚将吸引更多的高中生来澳留学。而澳大利亚无论在就业还是移民,对高中生留学的倾向更会让留学生年龄趋于低龄。

第五,越来越多留学生将回归中国

澳大利亚对短期留学(硕士、大专类)移民的不断紧缩,除留学生人数下降外,大批学生将主动或被动选择回国就业。对于硕士出国赴澳的学生,我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有思想准备不能移民,留学归国。

2、更多的是考虑专业选择,而不是单纯移民。

3、与欧美相比,在澳更能选择到知名度更高的大学。

回国城市将大量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大城市。

第六,澳大利亚留学将成为“中转站”

几年前,很多学生把澳大利亚定位很多留学生的“终点站”,在澳学习、就业、定居。但随着澳大利亚移民形式的转变,一半学生—高中生、本科生,仍可视其为“终点站”,但对于硕士生来说,澳大利亚可能是你通往人生更高目标的“中转站”,对于这部分学生,因为你想飞的更高,非得更远,而要长途迁徙,那么设计与规划就尤其重要。之所以要中转,原因很简单:在你一次飞行力量不够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需要中转。

第七,留学就业日趋多元化

留澳学生的专业选择,由原来更多的围绕“移民专业”转而转换成“什么样的专业更适合我的发展”作为主要考虑标准,思想观念的转变将引发专业选择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到就业领域的改变,由原来的会计师、工程师、医师,转变为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就业于跨国公司,或自主创业。

第八,澳大利亚移民身份的含金量将提高

几年前,许多人回国,因为手持澳大利亚护照,在机场就被“尊”为华侨。但随着澳大利亚移民的增多,再也听不到“华侨”之说,学生也不会因为一个澳洲身份而趋之若鹜。

2011年开始,澳大利亚身份又将被看好,它意味着高福利、高就业率及自由的身份转换。

第九,澳大利亚留学的大众化

目前赴澳留学90%以上为自费,而且整个留学大众化,从精英向大众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留学还会呈现更加广阔的趋势,澳大利亚的汇率上升,但依然低于英镑、欧元、美元,还是适合于普通大众,在未来的留学生群体中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展来自于普通大众家庭的孩子,而无数案例说明,在国外真正优秀出色的人才也正是来自于他们之中。

第十,更多的中小城市将是澳洲留学生的集中地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等待,中小城市已经在今年开始蓄势待发,明年将是一个发展壮大的一年。澳大利亚的人文环境、较低的竞争压力、人性化的大学入学条件、广泛承认的学历文凭、独特的家长陪读签证等等。容易被家长视为较稳定的留学第一站,而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或可同时考虑投资移民及留学。

瞻望未来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留学将持续它的冷静期,但同时也会让我们迎来更多高素质、不盲从、有抱负的留学生,随着移民政策的改变,澳大利亚将前所未有的更重视留学方案的设计与规划。

(原文链接http://edu.163.com/10/1112/17/6LAC0GF600294IIH.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