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BBS几乎每分钟都有新的发言、回帖和转载,近日的热门话题,大多离不开“抉择的犹豫”这一主题。
有求职不顺萌发考研念头的:“求职大半年才找到一个月薪1800元的工作,还是在郊区的,想要来年继续考研,却又舍不得浪费这整整一年的时间,犹豫啊……”
有些外地同学为是呆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这几大城市而犯愁:“拿到了一家广州公司的offer,求职的时候一片‘忠心’,可真到了做决定的时候却犹豫了,毕竟人生地不熟……”
不少在节前一波求职行情中屡屡得手的同学,时值今日,他们却反而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取舍了,这些同学发出的疑问大致有:“基金公司好还是银行好?”“我拿了四大和荷兰银行的两个offer,却不知道选择哪个,公司要求本周给予答复,我都急得冒烟了,哪位大侠指点一二”等等。
另有一“牛人”表示:“到要打电话给HR把offer‘拒掉’的时候了,可是感觉太对不起那个HR,毕竟当初面试时我表现那么诚恳和忠诚,现在却要拒绝人家,真是属于品行不端啊……”
其实,以上各类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却年年都不得不谈。去哪个城市工作?想要工作还是考研?选择进入哪个行业?从事哪类岗位?薪水要求多少?这一连串的问题照理说都是大学生求职第一站就要做的功课,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茫然。
现在学生求职比较起以前来“成熟”了许多,“面经”背得滚瓜烂熟,对企业也表现出十二万分的忠诚,然而往往在企业给予offer后就“倒戈”了;因此,企业也越来越变得苛刻起来,如一旦确定录取后要求毕业生同学两天内给予答复,或者让毕业生实习三五个月,这些都是针对求职诚信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其实,大学生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是关键。
专家建议,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应了解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怎样?平均薪酬怎样?哪些城市更适合自己发展?获取这些基本信息有利于自己求职准确定位。只有了解自己可以接受的岗位范围、薪酬,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研究专业发展。比如技术类专业,也许考研更有发展前途,而文科、行政类等专业对口就业范围较宽,更适合于求职积累经验或者作出行业选择。
再次,了解公司业绩和职位发展。这点在求职中期非常重要。一方面有利于面试应答,另一方面,在最终拿到offer后做抉择的时候,就不会产生误判。比如拿到了这样两份offer:一是在毕马威从事财务尽职调查工作,一是到荷兰银行做管理培训生。毕业生应该做的“功课”就是,了解这些职位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是否可以转行做咨询或者进投行?这些功课都要趁早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