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其他新闻

关于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发布时间: 2009年03月17日 编辑:

为激发我校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唱响为祖国科技腾飞而奋斗的时代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向伟大祖国六十华诞献礼,根据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联合发出的“关于举办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精神,校团委、科研处定于20093月至5月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顾问委员会

陈建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学生处处长

叶文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

仇鸿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

杨长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二)竞赛组委会

任:徐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团委书记

员:吕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干部

陈彩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团委项目部部长

各学院(部)团总支负责人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办公室(诚信楼620),日常工作由校团委项目部承担。

二、实施细则

(一)作品要求

1、凡在200971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含留学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3、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调查报告、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为使这类作品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参赛作品一般应在《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选题建议》(具体建议另行下发)范围内选题。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4、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0971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内。

5、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作品进行评审。

6、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的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7、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推荐者所在单位确认。

8、参赛作品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9、各学院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数量不限,但每人限报一件。

(二)申报要求

1、参赛作品申报书统一使用《第四届“挑战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件1),由竞赛组织委员会下发;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3、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此栏若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作品申报书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相关内容需填写完整,并在网络提交时上传研究报告、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电子版;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作品字数超过限额50%的将直接淘汰;

5、申报作品书面材料一式四份。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与申报书分别装订,附于申报书后,并用燕尾钢夹夹在一起。禁止任何形式的现实作者本人姓名、所在学校、指导教师等信息的内容;

6、按照申报书格式要求撰写文章;

7、各团总支首先进行院内选拔、初审、汇总工作,将申请的作品经评审后给出院内排名(评审教师不得少于两名),并如实填写报名汇总表(附件二)。学院在截止日期前将纸质版与电子版的申报作品材料、报名汇总表及活动总结一同送至组委会办公室(诚信620),各团总支参赛作品报送总数不得超过十份。

(三)竞赛进度

1. 组织申报阶段(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0943

各学院(部)团总支负责本单位作品的征集、汇总、推荐及资格审查等工作,并于截止日期前报送组委会办公室。

2. 评审阶段(200944412):

竞赛组委会将聘请有关院系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教授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统一评审。

3. 入围校内决赛答辩阶段(200941315日):

根据初赛的评审结果,选拔优秀参赛作品进入决赛答辩,组委会将组织初审评审专家对各个作品进行针对性提问答辩,提高作品质量。

4、择优报送市级比赛阶段(200941618日)

校内决赛阶段选拔出的优秀作品将根据专家建议修改提高后由竞赛组委会选送至北京市,参加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市级竞赛日程另行通知。

5、校内总结表彰阶段(20095月初)

竞赛组委会将依据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开展总结表彰工作,并将优秀作品结集成册。

(四)奖励

校内比赛将设一、二、三等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分别设奖。推送北京市参赛作品如获市级以上奖项,奖励办法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管理办法》。

另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请各参赛学院(部)团总支在选送参赛作品的同时递交申请报告(文字材料一份)。

(五)质疑与处理

本次竞赛接受全校师生监督,竞赛组委会将公开邮箱youth@uibe.edu.cn接收实名质疑,由组委会根据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对违规作品,竞赛组委会将取消其所获全部奖项,并取消其作者所在单位的优秀组织奖参评资格。

(六)组委会拥有发布和组织获奖作品进行成果转让的优先权

本次竞赛所有作品作者须签订授权书,授权挑战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结集出版、发布其作品以供监督及成果转化。

三、工作要求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高校共青团长年坚持的品牌项目,加上本次比赛时间紧、任务重,各团总支要高度重视,将此次竞赛作为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扩大宣传,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

2009年3月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