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第1期
一生事看少年时
苗冬青
作为辅导员、团总支书记,每次参加学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都有颇为相同的感触。感伤、快乐、庆幸。感伤得是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去不返,快乐得是眼前少年们正拥有花样年华,庆幸得是自己从事学生工作,可以一直伴随学生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
北师大教育学院七年历练、研究生工作部三年助教生涯赋予了我一种终身从事学生工作的决心。究其原因,只有两个:一种私心,希望和学生们在一起,永葆童真和年轻;一种责任心,希望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慢慢积累的经验,指导他们,少走弯路,顺利度过生命中最难忘的大学生涯。
从事团学工作三年多来,参与了众多团学活动,时时刻刻被感动包围着。因为自己也从大学时代走过,其实心里很清楚:很多情感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夸大,快乐或是悲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是真实而美好的。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不嘲笑或贬低学生们的热情和激情,即便我心里认为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在个别时候稍显些许的幼稚。只要是他们精心策划和组织的活动,我都尽量从精神、物质和行动上给以支持,因为我知道他们要求得并不多,如果老师可以从始至终地关注他们的活动,欣赏他们的成果,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赞扬,肯定的一个眼神,他们就会信心倍增,倍受鼓舞。不管是学院的精品项目IT文化节还是其他小型活动中,每一位学生会成员忙碌而又信心百倍的身影时时让我有一种泪盈于睫的冲动。我想,或许人的一生,只有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才有这种热情和激情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心投入,不计得失。三年的IT文化节,我同学生会的全体成员一起走过,分享着他们的快乐或哀伤,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开幕式的外场宣传,几名干事“今晚6:30,视听中心,不见不散”轮番呐喊宣传,喊到嗓子嘶哑失声;学生会的副主席为了争取赞助,上火到嘴角起泡,对于那样爱美到极度自恋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残酷;为了争取轰动的宣传效果,他们5:00起床,到海报栏前“刷屏”,然后洋洋自得地拍下照片,微笑留念;活动的筹备现场,他们饥肠辘辘地东奔西跑,而后在活动开场的空隙去买一个汉堡或灌饼充饥,还大叫着“好吃好吃”;闭幕式的大型晚会,或是耳目一新的COSPLAY,或是青春涌动的热歌劲舞,总是吸引着校内外的众多同学,视听中心人山人海……尽管团学工作在有些人来看,是如此琐碎和微不足道,但在这些时刻,我却因为学生们的真情付出而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富足感!
然而,从事学生工作的道路也未必平坦,学生们也时常受挫,幸福并疼痛着。刚刚结束的校运会,我院情势可谓一波三折。运动会不是我们院的强项,主要原因是学院学生数量较少,但今年运动会,我院是信心十足,因为既有新生运动会“百米飞人”,又有跳高、跳远双料冠军。学生会体育部精心准备,大力动员,认真选拔,组织训练,孩子们信心百倍。然而,事与愿违,先是新生运动会3000米冠军、长跑健将赵志默因为肺部疼痛,在强项5000m中折戟。紧接着是跳高、跳远“双料冠军”、“弹簧人”叶瀚元腿部拉伤,叶翰元在5月初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时已受伤,仍取得了北京市第八名的优异成绩。在当天的比赛中他带伤仍然坚持,试跳后,大腿疼痛难忍,无奈饮恨弃权。那一刻,我和体育部的孩子们眼睛都满满地,似乎只要有人轻轻触碰,泪水就会洒满一地。我们的情感复杂,既遗憾又无奈。大家都不说话,我知道:此时此刻,我不能和他们一样消沉,必须给他们打气!我召集体育部长,让她忘记暂时的失利,认真准备下面的两场接力比赛。接力比赛不仅分值加倍,并且是团队力量的象征,在接力比赛中有所建树必定能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于是,几个干事开始策划选人,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胆地换人。健儿们在跑道上跃跃欲试,为了心中的梦想和荣誉蓄势待发。终于,我们在男子4*100米比赛中获得第四名、女子4*400米获得第六名,两项成绩的取得让孩子们倍感自豪,自信心再次被激发,在后面的几项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终在十四支队伍中,我们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的庆功宴上,男孩子,女孩子都流下了动情的泪水。有的是为未能夺冠的遗憾,有的是为夺取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更多的是说不出来的点点滴滴的感受。一个男孩子端着杯子,流下了眼泪,最后竟然泣不成声,他说,自己来源于一个离异的家庭,是学院学生会、体育部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家的感觉。我笑着端起杯子,和大家一起祝福他,永远都有幸福的感觉。那一刻,坐在他们中间,我含泪而笑,感动于他们的全心付出,感动于他们的无悔执着,更感动于年轻人的责任和信念。我再一次感到自己这份平凡工作的伟大和自豪。
孩子们,我总是想告诉你们,没有一个人的青春不是千疮百孔的,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地受到来自他人、社会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我们要选择理想,选择坚强,为了自己心中那个高尚而远大的信念,我们坦然面对,我们真情付出,我们永不放弃,即便这个理想和目标在他人看来是如何渺小!
一生事看少年时,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一直努力在践行。人在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将影响自己的一生,而人一生的成败可能就是学生时代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的。我坚信,从事学生工作将是我一生中难得的宝贵经历,也将是团总支学生会所有成员的珍贵财富。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在未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因为有了这段工作经历,而深感青春无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辅导员)
《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第2期
挂职基层的这段日子
王祖瑞
2009年5月,北京市启动了首批高校辅导员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我非常幸运地成为33名首批挂职辅导员中的一员,来到了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办事处——奥运功能区的核心区域,开始了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光阴荏苒,半年的时间在基层充实的工作中转瞬即逝。细细回顾、品味半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我真正体会到了辅导员挂职锻炼的意义和到基层工作的价值,也明确了接下来的半年挂职锻炼的目标与方向。
立足学生工作需求,珍惜挂职锻炼的宝贵时机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选派辅导员到基层挂职锻炼,更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出发,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出发,为辅导员提供的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虽然辅导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青春的活力,但是“校门——校门”的工作轨迹以及单一的社会工作经历成为制约辅导员工作的消极因素。在基层挂职锻炼过程中,我通过接触和参与具体工作,亲身经历和处理有关事宜,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实践的渠道,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让我深刻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让我在另外一个环境中锻炼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同时,我也以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年轻人到基层一线增长才干”的号召,去诠释一名辅导员对工作执著的追求与热爱。
立足锻炼增长才干,全面经受基层工作的锤炼
亚运村街道办事处,作为一级政府的派驻奥运功能核心区的派出机构,是一个锻炼人、培养人的地方。从某种角度来讲,街道是中国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也是促进一方地区和谐发展的主导者。街道需要处理的事务涉及方方面面,都直接关乎群众、关乎社会。挂职期间,我主要负责党建工作。这一工作着实为我提供了一个增长才干的实践平台和全面锻炼的广阔空间。通过每天在基层的走访、调研和与不同性质的企业打交道,以及解决在高校从未碰到过的困难,我学会了从宏观学习把握政策、从微观落实执行政策的工作方法。挂职锻炼让我把党的建设工作由校园扩展至校外,工作对象由学生扩大到企业。通过基层的党建工作我再一次感受到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与责任,饱尝了基层工作的艰苦和辛劳,更加明确了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队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和期望。挂职期间的党建工作经历深化了我对社会的认知,丰富了我的社会工作经验,锻炼了我社会交往的能力,使我的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立足社会基层实际,不断思考,改进学生工作的方法
通过基层的挂职锻炼,让我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学习和实践环境由校内扩展到校外,由书本理论延伸至社会实际,由国家的教育目标联系到基层的实际需求。通过基层的锻炼,我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所反映出的突出问题,不断反思着自己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挂职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社会基层需求和国家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努力探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在合理平衡“理想”与“现实”的间距中把握学生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在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前提下,深入思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该“怎样培养人”。社会基层的实际让我感受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成就和美好的前景,也让我切身体会到这项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重道远,同时也再一次坚定了我挂职锻炼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念和决心。
立足创造社会效益,充分整合街校教育资源
辅导员挂职锻炼既肩负着学会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嘱托,同时也肩负着社会的信任和期望。挂职锻炼期间除了要增长个人才干能力,还要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辅导员挂职锻炼的社会价值。挂职辅导员是连接街道社区与高校的桥梁,是街道和学校教育资源的挖掘者,是街道和学校育人目标的协调者。挂职期间,我本着“充分合作、力争共赢”的原则,调研、分析街校双方的实际需求,不断挖掘整合街校的教育资源,发挥街道和学校的双重工作有时,为学生搭建时间平台、拓展教育载体、丰富社会认知,为街道引进知识理念、补充生机活力、注入和谐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和实践活动,有效地为街道和学校提出建议,力争创造出辅导员挂职锻炼的良好社会效益。
立足辅导员职业精神,时刻与学生分享挂职心得、收获
辅导员挂职锻炼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学生的成才成长。虽然我的工作空间和领域已经远离学校,但对学生的挂念之情更加浓厚,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之情依然不减。挂职锻炼期间,学生对我的惦念和关心令我感动,让我获取了一份来源于学生的工作动力。我也毫无保留第与学生们分享我在基层工作的辛酸与喜悦,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基层的现状和自己应该奋斗的方向。居住于学校的便利条件让我得以兼顾履行一名辅导员的职责。“白天有事为街道工作,晚上没事为学生工作”成为我挂职期间的实际状态。我在高校与街道、学生与社会之间恪守着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时刻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辅导员)
相关报道链接:
[学工] 辅导员手记:张晶娟、徐文兵、雷亮
http://news.uibe.edu.cn/uibenews/article.php?/1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