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学生评论员文章:“和谐世界”理念的成功实践

发布时间: 2006年11月13日 编辑:

“和谐世界”理念的成功实践

——热烈祝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

学生评论员 王艺霖

亲如兄弟,共叙友情,畅谈合作,热议发展——隆重热烈且成果丰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满地落下帷幕。这次峰会可以说是中非之间一次和谐的盛会,也是“和谐世界”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非洲兄弟重申:中国永远是“促进非洲和平稳定”“实现非洲发展繁荣”“支持非洲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可靠伙伴”。

国家主席胡锦涛、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闭幕式上共同宣读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将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回顾过去的五十年,中国和非洲的合作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末,中非关系处于政治紧密合作阶段。80年代开始,中国和非洲进入经济合作时期,合作共赢成为双方合作的主题,同时经济合作又丰富了政治领域的合作。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和非洲的合作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维和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时期。未来,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将围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轨道进入全方位合作。本次峰会不仅是对过去五十年的一个总结,更是另一个五十年的开始。

中国和非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都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身份予以认同,又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以及共同的和平、发展、合作的利益诉求。所有这些,使得中非之间在很多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能够达成一致的立场。

在战略和政治层面上,中非加强磋商和团结合作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影响力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某些大国在国际关系中黩武主义倾向的滋长,发展中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争取公平和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方面的共同利益和纽带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高。如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农业问题的谈判中,正是由于中国和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集体维权,才迫使发达国家在最终取消农产品贸易补贴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和承诺。另外,由于中非双方在反对单边主义、强调发展优先、维护和加强联合国权威、增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中的代表性等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立场,中非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对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挥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经济层面上,中非经济合作是一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非洲有5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8.5亿人口,自然和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因长期的殖民掠夺和局部冲突动荡,经济仍比较落后,缺乏发展资金、技术和经验。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规模和实力有了显著增长,拥有各个阶梯层次的适用技术和设备以及20多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新的问题。因此,中非之间在资源、市场和资金、技术与经验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与合作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并极大地提高“南南合作”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中非间加大了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力度,通过人才培训和促进能力建设,为非洲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南南合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领域,非洲国家和我国开展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多方面合作。50多年来,中非间贸易发展很快。双边贸易额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1211万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将近400亿美元。除贸易外,中非间的双向投资近年来也趋于活跃。

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中非间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文化遗产。非洲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不仅是世界文明之林的奇葩,而且对中国人民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非洲留学生的到来、非洲文艺演出团体的演出和非洲艺术展览等等,对于丰富我们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对加强文化交流和借鉴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政治和外交领域,非洲国家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了重要贡献。非洲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正义事业也一向给予深切同情和积极支援。

作为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我们有幸看到中非关系蓬勃友好地向前发展。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概念,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加严峻。我们不仅肩负着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更肩负着维护和谐世界,维护中非友好关系的伟大使命。世界要实现和谐发展,离不开非洲以及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而非洲以及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必将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我们应该发扬“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峰会精神,让中非友谊万古长青。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